為這種有講究的塗漆便當盒的發展做出貢獻的另壹個重要原因是,歌舞伎、狂言(日本中古的民間喜劇)、文樂(壹種在舞臺上表演的木偶劇)等等演劇的振興。這些戲劇演出時會占用很長時間,人們通常會自己帶著吃的東西趁著幕間休息的時候充饑。即使到了現在,也有觀眾會帶著食物去欣賞歌舞伎、去看相撲比賽的時候自己帶著便當或者在場內購買趁著休息時候吃。不管怎樣,相撲從早上開始直到下午六點才會結束。正如秦恒平作家提到,“幕內”這個詞的意思是“人們在戲劇中場休息的時候吃飯”,是從以前高級武士在戰場上吃飯這件事情上演變過來的 (《太陽》、壹九九三年、三百八十六號、壹百三十九頁)。然而,無論是歌舞伎還是狂言,凡是在幕間休息時食用的便當都被成為“幕內便當”,是“趁著幕布放下來的間隙食用的便當”的意思。正如前文所述,雖然這個詞語本來的意思是“在戰場上吃的包裹著芝麻和鹽的飯團”,但後來發展演變為“在戲劇的幕間休息時間食用的便當”。
看舞臺戲劇的話,有“大雜院的賞花”這種相聲形式。其中的情節具體如下。店長決定帶店員們去賞花。便當和飲料自然需要店長準備。但是店長小氣都舍不得用錢,於是,用茶代替了酒,腌蘿蔔代替了煎蛋卷,蘿蔔代替了魚糕拿來招待店員。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當時便當已經成為普遍化的東西,於是可以看到無論人們辦什麽事,只要有機會都會攜帶便當前去的社會性的習慣。 日本在經歷了閉關鎖國時代之後,向世界打開了大門,受到了來自國外的各種各樣的影響。從明治時代開始,就能看到英國式的便當盒。但是不久之後,由於殖民地戰爭和產業化波及的蜂擁而至、材料、設計和自身的原因於是開始掀起了新的流行。明治到昭和時期,軍隊飯盒被廣泛的應用。軍隊飯盒是壹人壹個,能夠放入士兵背包方便隨身攜帶,只要放在火上就可以迅速加熱的鋁制容器。整個昭和時代都壹直使用這種飯盒,直到現在童子軍仍在使用與此類似的東西。 這段時間,富裕的家庭仍在使用各種優雅的塗漆便當盒。從壹八六八年建國開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受到國外各種各樣的影響,博物館裏收藏展示的幾個便當盒清晰地反映出了這壹點(荒川、同上述、二百壹十八、二百四十六、二百四十七頁)。自明治以來,從美國和歐洲各國的反應來看,便當盒也受到了他們的喜愛。現在在日本,帶入籃球場的便當被稱作“籃球午餐”
在那段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戰爭和殖民地戰爭的歲月裏,普通人幾乎沒有機會能夠買到美麗的奢侈的便當盒。那時候連簡單的小菜都很難買到。雪白的米飯也只有在特別的日子才能吃到,那個年代的所有人都是這樣。不僅便當裏裝的菜肴變得貧乏,就連便當盒的設計、材料都大不如從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