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唐代琉璃與佛教有關系嗎?

唐代琉璃與佛教有關系嗎?

佛教在唐代得到極大的弘揚,這時也產生了大量的琉璃禮佛供器,如陜西扶風法門寺唐真身寶塔地宮發現琉璃器20件,只有2件茶具,其余的18件均為皇家禮佛用琉璃器。

法門寺地宮珍品唐楓葉紋描金藍色琉璃盤,唐僖宗供奉。高2.1厘米,外口徑15.8厘米,內腹徑12.5厘米,邊沿寬16厘米。

此盤為淺藍色琉璃料制成,具有透明感,盤中央藍色較重,向外放射逐漸變淺,胎薄厚均勻,可見成型工藝亦佳。腹面描金裝飾,邊沿滿鋪金色,形成金色寬邊,盤內刻滿紋飾,有內而外分為數層。

中心為八瓣蕉葉狀花圍成的團花,蕉葉刻成斜線紋與波浪紋,兩兩相間;其外為雙線勾出的壹圈水波紋,內以金填滿,內外波谷間充填果實,果實內亦作波浪紋。

因以描金裝飾該盤,又安放於法門寺地宮,可見此盤並非唐代實用品,是專

為佛教供奉設計制作的祭祀品。因在地宮中埋藏千年以上,盤上較寬的描金處多有脫金現象,細線描金處則存留完整,整體來看此盤實為精品。另壹件藍色琉璃四瓣花盤,口徑20厘米,高2.3厘米,重250克,吹塑成型,紋飾陰刻。侈口,平沿,淺腹,平底。盤沿外折,腹壁斜收,盤外底心凸起,系鐵棒加工痕跡。通體呈藍色,光潔透明。

盤面刻滿紋飾,以細密的平行線為地,主體紋飾為以雙線勾勒出的十字形框架,其四出部分與方框組成壹個“默赫拉巴”紋樣,象征人魔交戰、真主所在之處,是伊斯蘭最莊嚴、最神聖的地方。

四出的尖瓣內,各刻壹朵無花果葉,尖瓣之間,飾以忍冬紋。中間方框內刻飾虛實相間的小斜方格紋。盤中還有葡萄、葵花、繩索、菱形、三角正弦和十字紋,組成繁麗的圖案,刻紋和刻花都屬冷加工裝飾工藝。

法門寺類似器型的還有唐黃色琉璃石榴紋盤,高2.7厘米,口徑14.1厘米,重84克,唐僖宗供奉。吹塑成型。敞口,翻沿,圓唇,平底。內底中心凸起,底外壁有鐵棒痕。內底塗飾黃色,花紋塗黑。口沿處施12個半圓弧紋,圍成壹圈,腹壁飾兩圈弦紋,底部繪出石榴花葉紋。法門寺地宮發現的琉璃器中,此盤是唯壹施彩繪的器物。

這件琉璃盤反映了釉彩琉璃技術,在其吹制成型後,在其表面先塗抹黃色釉料,然後塗黑紋飾。因琉璃光滑,不易著色,就適量地加入礦物質顏料,加上黏合劑和填充料混合劑後再塗抹,塗好後,再進行二次加工。盤上的石榴花紋,平添了壹份異國情調。法門寺地宮舍利塔下精室有兩件精美的琉璃舍利瓶,放在金棺、銀槨、石寶帳內銅質蓮花座上,綠色透明,細頸鼓腹,壁薄如紙,瓶內盛放舍利。

法門寺唐盤口細頸貼花黃色琉璃盤口細頸貼塑瓶,反映了貼花、貼絲模吹制成型、加工整形的手法。該瓶高21.3厘米,口徑4.7厘米,腹徑16厘米,重405克,此瓶,盤口,細頸,鼓腹,圈足。頸下有壹圈凸棱。

腹部貼飾花紋,大致分為4重結構,第壹重為壹圈墨紫色餅狀堆紋;第二重位居瓶腹中心部位,以拉絲手法將淡黃色琉璃拉成形似魚類的紋樣;第三重為六枚淡黃色琉璃乳釘紋餅;第四重與第壹重相似,亦為墨紫色餅狀堆紋,但於餅沿向上又拉出個尾巴,再粘貼於瓶壁上,瓶內壁貼有墨書紙條,有10余字,依稀可辨的襯有“真蓮”兩字。瓶底圈足中心有鐵棒加工痕。

法門寺唐流雲菱形紋直筒琉璃杯所用的則是印紋工藝,其工藝為模印成花,用鐵杵把玻璃融汁挑起壹塊用鐵管吸成小泡後,放進帶紋飾的模子,然後脫離模子,

脫模後還可以按要求吹制需要的尺寸。然後將底部粘在鐵棒上,從吹管上剪下杯子,進壹步修整杯口。再如河南省洛陽發現的唐藍琉璃凈瓶,素色典雅的琉璃瓶,附加其大道無二的宗教色彩,冥冥之中似乎也貫通了壹種玄理。有人這樣稱贊琉璃凈瓶:空靈高貴、細膩含蓄,可以吸納華彩又晶瑩透明,可以美艷驚世,卻又瞬間毀滅,可以化身萬象卻又安靜。

除法門寺外,陜西省著名的舍利塔還有臨潼縣慶山寺舍利塔,在該塔精室中發現了6件琉璃果,為球形,直徑2至3.5厘米,厚0.1厘米,壁薄而半透明,中空,大小若核桃,壹件為乳白色,兩件為褐黃色,三件為綠色。

這幾件琉璃果分別置於石雕寶帳前的兩個三彩盤內,是佛教舍利塔中的供奉之物,因此又名阿那含果。阿那含是佛教用語的梵文音譯,其意譯則為“不還”,因而阿那含果即為“不還果”,為佛教徒修煉的壹種境界。

  • 上一篇:80後玩的遊戲機叫什麽名字?80後小時候玩遊戲機的經典遊戲。
  • 下一篇:回不去字母時代的散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