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歷史文化展”系統展示了唐山從史前文明到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文化沿革。為了讓參觀者更直觀地觸摸歷史,博物館將展出1600多件文物、照片和資料,其中相當壹部分屬於中國和省內的稀世珍寶。如遷安趙村遺址出土的舊石器、骨骼和動物化石,玉田孟家泉遺址出土的距今約1.7萬年的人骨化石,大成山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陶器、青銅器和玉器等。其中,大成山出土的帶孔紅銅飾是我國發現最早的金屬制品之壹,屬於國家壹級文物,在我國考古研究領域具有重要價值。1999期間,灤縣東巴法夫村後壹遺址出土了200多件商周時期的陶器、青銅器、金器等珍貴文物,將首次向公眾展出。在文物收藏上,要註重覆蓋面、特色和精品。除接收市文物管理處分配的全部藏品外,還通過各種渠道征集、發掘、捐贈了大量文物,有效填補了館藏文物的空白,為後人留下了寶貴財富。目前館藏文物和出土文物標本3600件,其中三級以上文物400件,相當壹部分是全國和全省的稀世珍品。如玉田孟家泉遺址出土的兩萬年前的人骨化石,當時人類制造和使用的石器,前安召村舊石器遺址出土的石器,人類用來縫制衣服的骨針和骨錐,前西寨等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陶器,早期唐山瓷器,唐山皮影戲以及壹些現代文物,都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在文物保護方面,努力改善保管條件,利用現有條件達到最佳效果,重視和加強藏品的科學管理,組織內部培訓,建立定期審核制度,建立更加科學的各類文物藏品檔案,不斷向以科學化、規範化為目標的文物計算機化管理邁進。
專業人員逐漸增多,專業素質大幅提升。整個圖書館有20多名員工,90%以上是大學畢業生和專業人員。專業人員在科研方面取得長足進步,每年在國家級和省級報刊上發表專業研究文章十余篇;此外,在“長城文化”、“精品展示”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文物春秋》第二期1998上發表了多篇關於唐山長城的文章。博物館有壹支訓練有素的講解員隊伍,平時也註重自身素質的提高。除了培訓和組織譯員比賽,博物館還積極參加省市譯員比賽,觀摩全國性比賽。同時組織人員進行館際交流,邀請有壹定知名度的獲獎者傳、幫、帶進館,使講解水平提高到壹個新的水平。為確保文物收藏安全,自建館以來,市政府就撥專款安裝防盜設備,增加了安保工作的科技含量。同時,博物館建立了壹套行之有效的安全防範體系並采取了相應的防範措施,落實了崗位責任制,自成立以來確保了安全無事故。
唐山博物館自成立以來,註重以藏品為基礎的展覽和社會教育,經過認真研究、反復醞釀和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積極參加各種群眾性活動,目的是借助社會廣泛宣傳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宣傳博物館,發揮其業務優勢和文化潛力,提高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自覺保護祖國的文化遺產,讓人們有壹個新的視角。認識和了解博物館工作,會使博物館工作不僅僅停留在自己的職責範圍內,還會更多地參與社會文化經濟活動,更好地為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