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嘉興博物館的文物

嘉興博物館的文物

在嘉興博物館的文物中,有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石器、玉器、陶器以及歷代墓葬中出土的青銅器、玉器、瓷器等文物。書畫藏品包括明清時期的文徵明、向聖謨、蘭英、金農、吳昌碩、任伯年、虛谷、蒲華、沙孟海等名家名作。革命文物包括太平天國“長樂堡紀念碑”和“魯芬紀念碑”以及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抗日鬥爭遺留下來的文物。特別是以崧澤第壹陶瓶、明代彩瓷船、歷代名人書畫為代表的文物,充分體現了嘉興古代文明的輝煌和文風的鼎盛。良渚文化:嘉興大喬鎮南子村大汾遺址出土,縱向尺寸38,橫向尺寸1.6cm。

刻面是方形的,頂部有壹個穿孔的圓錐形圓柱,尾部很尖。上半部刻有六組簡化的動物面部圖案,長度3.5-3.7厘米為壹組。每組取半橢圓形,以兩個對稱的面為眼睛,中間壹個小圓圈為嘴巴,底部刻幾條細弦作為壹組的邊界。每組的裝飾都可以看作是個別簡化的動物面部圖案。此器通體粉紅,玉質光滑細膩,制作精細,裝飾精美。可見良渚時期玉器之風盛,特別是有的條紋細如發絲,軸對稱構圖運用準確,說明當時的技術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其制作之精細,紋飾之精美,個性之美十分難得,不愧為新石器時代遺留下來的珍貴藝術品。良渚文化

位於郊區大喬鄉南子村的大墳遺址長14,寬8,厚1厘米。

薄扁體,略呈長方形,靠近背部有兩個垂直的小孔,直徑分別為1 cm和1.2 cm,均從兩側鉆出,孔內有明顯的斜桌痕。刀刃直而鋒利,比身體寬。霰表面打磨細膩,通體呈蟹藍色夾雜灰白色棱紋。在眾多的玉形中,真正是禮儀象征、與古代戰爭和軍事有關的只有壹種,那就是玉招待所,它脫胎於壹把石斧。這件玉鈸是良渚文化中不可多得的傑作,而且建立在確切的地層關系上,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欣賞價值。崧澤文化

嘉興大喬鎮南子村出土的墓地,高21,腹高28厘米。

泥灰色陶器,呈三頭葫蘆狀瓶身。瓶頭形似人面,頭小,眼窩凹陷,鼻子凸起,耳朵直立,嘴巴張開,後腦勺短辮子,頸長頸粗,肩部光滑,胸圓腹鼓,身材肥胖。胸部開壹橢圓形口,口中空,與瓶體相通。瓶底是用壹個小圓腳做成的,稍微留了壹點,用壹些鋸齒狀缺口裝飾。整個器物造型奇特,生動而簡單。這個陶瓶很可能與當時的祭豐收、祈雨、催生神靈等原始宗教祭祀活動有關,在中國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尚屬首次,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底座24×18,高度113,腹部75 cm。頭頂梳高發,正面飾如意寶雙層冠,太陽穴外露。臉圓圓的,額頭嵌著白發,眼睛向下看。鼻子高而直,嘴唇輕閉,耳垂大,肩膀很平和。上身裸露,豐胸束腰,領飾,袖如意,披肩長綢,左手彎於胸前,右臂下垂,肘微彎。胸前掛壹長串珍珠,腰間系壹條裙和壹條寬帶子,穿著褲子,赤腳站在蓮花寶座上。側視雕塑,體態優美,線條流暢。通體古樸大方,富有層次感和重量感,堪稱遼代佛像之寶。

嘉興博物館直徑2.8,基徑2,高3.8,腹徑4厘米。

惠,江蘇宜興人,是明至崇禎間著名的紫砂壺匠。他做的大壺簡單,小壺精致。用竹刀畫,有的封面有“永林”小篆為最佳。《明史》對陸濤在陽羨的事跡略有介紹。紫砂滴壺,珠扣,軍帽式蓋,梨形壺身,圓口平邊無唇,環柄,向前傾斜,鼓肚合底。底邊向內微弧,不算滿圈。底部有“惠”和“陳夢”的小印章,整器潤澤紅褐色,造型簡潔精致。這件樂器的收藏者是張廷濟。底座30,身高39 cm,體重15 kg

這個形象就像是蹲坐著,臉型豐滿,耳垂和肩膀大,鼻子圓,嘴唇直,濃眉,眼睛向下看,嘴角微開,舉止大方,端莊善良。穿著有邊有領的寬袖長袍,在斜處露出內衣。左肩扣雕鉤,掛流蘇,紮絲帶,披卷須,飾以層次感重的紫色袈裟。這件物品制作精美,尺寸精確。整尊銅像的輪廓流暢細致,生動地刻畫了僧人受賜時的形象。作為嘉興藏民的創造者,銅像能夠完整保存,彌足珍貴。

白子(1543-1603),明末僧人。俗姓沈,本名真,字有哲理,江蘇吳江人。17歲出家,20歲時獲足戒。他的第壹個名字是柳溪和尚,他是由禮物鑄造的。明萬歷元年(1573),赴京師參禪,不久回到南方嘉興,恢復主持冷巖寺,尤其是開創嘉興藏經,聞名千古。

  • 上一篇:六壹想帶孩子出去玩,洛陽周邊有地方推薦嘛?
  • 下一篇:漸江的簡歷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