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5438+10月18日,由中國集郵總公司發行的“國寶之魂”——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正式亮相。參與設計的中國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號召全社會為流失海外國寶的回歸貢獻力量。
“國寶之魂”——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由12枚郵票和4枚郵票組成。當時搶救回國的四件國寶,都是用實物照片,做版卡,有牛頭、虎頭、猴頭、豬頭。而其他8個生肖銅像,如鼠首、兔首、龍首、蛇頭、馬首、羊首、雞頭、狗頭等,至今仍流失海外或從未見過,因此在郵品中采用了中國搶救回來的獸首。“雖然這是壹個很大的遺憾,但它也提醒人們,必須為盡快在家鄉團聚十二生肖銅像而不懈努力,”中國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主任張永年說。
●北京文物復制機構吉谷館的陶瓷復制品。
英法聯軍劫掠的圓明園十二件獸首銅像被北京壹家老牌文物復制機構成功復制,並於2007年在琉璃廠集體展出。當時下落不明的龍、蛇、羊、雞、狗五尊銅像,也被多方尋找資料的專家臨摹。
當時流失海外超過65,438+040年的十二生肖銅像中,保利博物館有四尊,法國有兩尊。馬頭被臺灣省收藏家收藏,將由蘇富比拍賣。剩下的五尊銅像不見了。
該復制品的負責人李連祥表示,該文物復制品是吉谷館幾十年來最難復制的壹件,因為沒有原件可供參考。為了盡可能接近原作,工作人員參考了圓明園和銅像設計者郎世寧的畫作,以及清代的代表性雕塑,“試圖弄清楚那個時代的雕塑風格和審美”。
李連祥坦言,沒有原作做參考和對比,復制品做得再好,也會有不足之處。據李連祥介紹,臨摹工作從2005年開始,5座沒有原始參照物的銅像用了大部分時間。“龍頭銅像是最難的,設計方案改了5次,花了半年時間才做出來。”
這個復制品所用的材料與原作不同。原來是銅做的,復制品是青釉陶瓷做的。龍、蛇、羊、雞、狗五尊銅像的造型風格與其他銅像相同,造型簡潔,線條流暢。"表達是壹致的,這表明復制的成功和水平."李連祥說。
●朱炳仁作品《圓明園之魂——圓明園失蹤獸首猜想》
2008年6月6日,165438+在第九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上,壹組震撼的熔銅重磅作品首次呈現在世人面前。由此,朱炳仁全新的手工藝探索結晶“熔銅藝術”被引入。
作為中國銅藝領域唯壹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從100多件作品中精心挑選出30件精品銅融藝術,集中展示了他獨創的銅融藝術、銅書畫藝術,以及象征兩岸同根同源的雕版《同源橋》。在展區最醒目的位置,以這組作品為代表的五瓶失蹤的圓明園國寶藝術作品尤為引人註目,朱炳仁闡述了熔銅藝術的精髓及其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壹尊熔銅獸首雕像浩浩蕩蕩,被侵蝕,形態各異;或昂首挺胸,或悲傷扭曲,仿佛訴說、控訴、凝聚、祈禱。它藝術地、真實地再現了國寶的歷史變遷,表達了中華民族的悲憤和復仇之情。
“我用我的熱血和激情熔銅,鑄造了民族歷史的滄桑和悲涼。”朱炳仁大師發自內心地說。
復制動物頭
臺北故宮南院28日開館試運營,中庭展示成龍捐贈的“十二生肖獸首”復刻版。成龍透露,獸首原本是電影道具。他請了40多位藝術家和雕塑家制作復制版,用了7年時間完成了12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