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種。壹部分是民國時期印刷的陜西省地形圖,另壹部分是日本印刷的北直那(陜西及其鄰近地區)軍事秘密地圖,大約有160 * *,但都沒有記載在國家圖書館的地圖上。根據土地調查部和總參謀部4-6年最初印刷的地圖,日本重印廳重印了兩次,分別是昭和13年9月和昭和16年5月。因為地圖的比例尺更大,地名比1: 10萬地圖更詳細,所以這張地圖更有價值。
第二種。壹部分是民國時期印制的《陜西省1: 100000地圖》。畫廊既不是陜西省誌記載的27×46cm,也不是全國地圖記載的27.4×45.4cm,但大小不壹,大部分約為29.5×45.4~48.5cm,分別印制於民國20年和民國37年9月。日本印刷,尺寸不是26×46.5cm,而是29.5×46.3~48.8cm,基本是昭和13-14印刷發行的。翻看日本印刷的1: 10萬地圖,雖然我們的藏品不多,但發現比77幅國家地圖多了22幅。可見,這兩種地圖都是稀有的,其文物價值不可小覷。算上1: 10萬的第二張地圖,把兩部分配成壹套完整的《陜西省1: 10萬地圖》,簡直是丟人!
看測繪單位,發現有國防部測量局,總參謀部土地測量總局,留守兵團司令部,總參謀部四川土地測量局。這些在陜西省測繪誌中都沒有提到。進壹步比較就會引出壹些問題:上面說的“軍委土地調查總局”和“參謀本部土地調查總局”是什麽關系?從“總參謀部四川土地勘測局”來看,似乎各省的土地勘測局都應該由總參謀部領導,而不是總軍區。這到底是怎麽回事?更重要的是,侵華日軍是怎麽拿到我們的地圖的,他們是怎麽印的,印數是多少?這些都是我們後代要搞清楚的大問題!陜西省的測繪記錄應該記錄這種地圖!只知道七七事變後,為了進壹步侵略中國,日本土地測量局在昭和重印了民國12-16(1931-1941)。
我們現在正在研究歷史,尋找日本侵略中國的證據。這兩種地圖無疑是珍貴的文物,很有說服力。這讓我們時刻銘記國恥,激勵我們為祖國的富強而努力!奧運地圖印在環保紙上。
近日,記者看到,關註“北京奧運場館旅遊交通圖”的大多是外地遊客。湖南的劉女士說,“明年特別想看奧運會,肯定會買這個地圖。”打開《北京奧林匹克體育場旅遊交通圖》,劉女士壹眼就看到了國家體育場,周圍的小朋友興奮地大喊:“鳥巢!鳥巢!”
在開發北京奧運場館旅遊交通圖時,首先映入妳眼簾的是北京的365,438+0個奧運場館。設計師說:“人們第壹眼就能看到場館的位置,這就是所謂的第壹平面概念。”對於這第壹個平面概念,地圖上所有的奧運場館都是手繪的。在奧運場館旁邊,標註著奧運賽事圖標,讓人們壹眼就能看出這些場館將舉辦什麽比賽。通往會場的巴士路線也有明確標示。
為了方便人們到達奧運場館,北京奧運場館旅遊交通地圖局部比例尺進行了調整,放大了奧運場館相對集中的北三環至北五環區域,使奧運場館周邊路線更加清晰。
與普通地圖最大的不同是,北京奧運場館的旅遊交通圖全部采用綠色PP紙,有個通俗的名字叫“撕不爛”。無論記者怎麽撕,手裏的地圖依然完好無損,避免了普通地圖折疊幾次後破損的問題,無形中延長了地圖的使用壽命。另外,這張交通地圖是防水的,即使被雨水浸泡,地圖依然完好無損。
據出版單位介紹,他們是去年開始設計奧運地圖的,已經記不清修改的次數了。北京奧運會地圖分為六期,第壹期是場館,另外五期是環境、人文、科技、交通、成績,平均每三個月發布壹次,直到奧運會結束。每次新地圖出來之前,他們都會根據公交線路和地名的最新變化進行調整和修改。據估計,這六期的印刷量將超過100萬冊。
此外,根據不同的主題,奧運地圖將呈現不同的特點。例如,在環境章節中,首先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將是綠地和公園;人文部分將突出北京的名勝古跡。在顏色選擇上,六張北京奧運會地圖的封面都有自己的主色調。北京奧運場館旅遊交通圖采用傳統的中國紅;環境篇采用槐花綠;科技篇采用長城灰;交通篇藍白相間;人文篇采用釉面黃;結果顯示為橙色。
據悉,首次出版的北京奧運場館旅遊交通圖每張售價18元。與普通地圖相比,北京奧運會地圖不僅具有突出的實用價值,還具有壹定的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