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埃迪卡拉山發現“謎”樣化石,科學家用60年時間,搞清它的身份

埃迪卡拉山發現“謎”樣化石,科學家用60年時間,搞清它的身份

在澳大利亞南部地區,考古專家們曾發現壹塊奇怪的化石,對於這塊化石上的生物,生物學界壹直頗有爭議。直至60年後,它的真面目才被徹底揭開,被世人所知。此時問題出現了,這塊神秘的化石上的生物究竟是什麽?如果您想知道,就讓我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澳大利亞南部的埃迪卡拉地區,是壹處全世界聞名的“生命起源之地”,此處存在著大量5.65至5.43億年前的多細胞無脊椎動物化石。在1960年召開的第22屆國際地質會議上,這些化石群落被正式命名為“埃迪卡拉動物群”。

對於這樣壹座巨大的“遠古生物寶藏”,不少生物學家都曾來此調查研究,並尋找到更多的古生物化石。魯比克教授是澳洲考古學界專家中的翹楚人物,他對“埃迪卡拉動物群”十分感興趣,於是便選拔自己的學生們組成考古隊,攜帶各種先進的儀器設備,前往該地進行調研。

埃迪卡拉山地區氣候炎熱,考古隊員們頂著高溫進行認真的工作,他們用帶來的錘子和鎬頭,對附近可能存在化石的山脈進行了 探索 ,果然找到了不少古生物化石,這令他們十分欣慰。不過值得壹提的是,在壹塊石英巖中,魯比克教授突然發現了壹塊有趣的化石,而當他將大家全部招呼過來後,幾乎所有的人都驚呆了。

眼前的化石模樣奇怪,它的形狀類似於圓形或橢圓形,其兩側對稱,並且有著分節的身體和壹條縱貫軀體的中心軸,表面紋理呈肋狀,看起來猶如壹塊巨大的披薩餅,更像壹塊圓圓扁扁的芭蕉葉,與中國農村老人用於納涼的蒲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通過魯比克教授的仔細測量發現,這塊化石上的生物體長巨大,約有1.4米左右。

魯比克教授為了能夠更好研究該生物化石,便與學生們將其完整取出,運回到自己的實驗室之內。不過有趣的是,盡管魯比克教授在生物學方面有著頗高的造詣,可是對於眼前化石上生物的種類依然難以說清,為此,他找到了不少生物學家,並舉行會議公開進行研討。

在研究會上,生物學家們各抒己見,提出了關於該生物物種的三種猜測。有專家認為,從外形來看,這種生物很可能是壹種巨大的蘑菇,也就是所謂的真菌屬,至於現今為何難以找到如此體型巨大的蘑菇,完全可能是與地球上氧氣濃度變低有關。不過有專家不同意此觀點,在他們看來,化石上的生物更類似於海洋動物,因為其表面紋理與現代某些海洋生物如出壹轍,其作用是能夠更穩、更快地遊動。除此之外,也有專家提出了該生物是某種植物葉子的理論,認為其是遠古芭蕉樹葉的某壹部分。然而遺憾的是,雖然化石上的生物受到了專家們的足夠重視,但限於 科技 的限制,眾專家依然無法對其作出鑒定,因此這個難題也被擱置在壹邊,只能等待後世專家揭開最終的秘密。

60年的時光轉眼即逝,隨著DNA技術的不斷成熟,關於生物種類的鑒定水平,也達到了壹定的高度。為了能夠揭開60年前的秘密,生物學家們再次將目光聚集於化石之上,繼而以DNA技術對其進行檢測。此次負責研究的專家來自於俄羅斯與澳大利亞,他們首先要檢測的,正是殘存於化石中的生物DNA結構與蛋白質種類。

檢測結果表明,在化石之中,存在著脂質殘留物,這樣的發現又意味著什麽呢?從生物學角度來看,現今地球上的生物群體中,只有真核生物能夠制造出含有固醇的油脂分子。如此也能表明,化石上的生物是壹種真核生物。然而,只有這些論斷還遠遠不夠,生物學家們依然無法說明該生物究竟是原生生物,還是海洋動物。

隨著研究的加深,生物學家們又對化石上殘留的固醇進行了含量分析比較,最終發現,其內所存在的膽固醇含量極高,居99.7%左右,而麥角固醇卻僅有0.23%。這壹檢測結果又會說明什麽呢?簡單來說,原生生物與海洋動物的差別很大,而從微觀上來看,其區別就在於所分泌的固醇種類,大多數動物分泌的物質以膽固醇居多,而原生生物所產出的則是麥角固醇。如此壹來,我們就能夠知道,這種生物正是壹種海洋動物,這也大大縮小了生物學家們的排查範圍。後經DNA螺旋比對,確定其序列與如今的海洋生物水母類似,故此斷定,該化石生物為遠古時期生存於海洋之中的水母,名為“狄更遜水母”。

自此以後,埃迪卡拉神秘化石之謎被徹底揭開,人類的古生物種類百科大全中又添加了壹位新成員。狄更遜水母能夠被發現,不僅掀開了埃迪卡拉遠古生物群落的壹角,更為後世研究古生物提供了入門的金鑰匙。

  • 上一篇:四川巴蜀書畫院的交流活動
  • 下一篇:天津楊柳青時嘉大院的歷史背景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