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8月,艾黎和他的朋友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博士去玉門油礦講學,路過甘肅山丹,選擇山丹作為遷移的新校址。1943初秋,巷子在蘭州公路局租了壹輛“老羊毛車”(拉羊毛的老貨車),裝了四大桶鹹菜、棉花、火柴、煤油等物品。喬治·歐文·哈克帶著雙石鋪近60名學生長途跋涉,徒步700多公裏來到蘭州。迎著秋寒,他們開始艱難地向河西進軍,到達山丹。1944初春,山丹培黎技校第壹間教室落成。在壹間墻壁潮濕泥土的教室裏,壹位來自東北的老師開始給學生們講第壹課: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這壹年,河科寫了校歌,同時制定完善了壹套中職專業的教學大綱,將艾黎提出的“創造分析,用手動腦”的校訓落實到教學中。這期間,李艾任校長,何克任教務主任,增設了化學、冶煉、畜牧、測繪等十幾個專業。學校發展很快。7月1945,17日,何可在操場上和同學踢足球時,右腳小腳趾骨折,最後傷口感染,病情惡化。7月22日,哈克去世,享年30歲。失去得力助手的艾黎在悲痛中肩負起繼續獨自經營學校的重擔。8月1945,15,中國抗戰勝利,山丹培黎學校師生在狂歡中期盼自由的曙光。但戰後,國民黨政府不再提供經濟保障。艾黎四處奔走,大批國際友人伸出援手。在學校非常困難的時候,艾黎給遠在新西蘭的母親寫信,希望用自己的積蓄和退休金,帶著母愛,去拯救學校,拯救中國的貧困兒童。這位善良的母親實現了兒子的願望。艾黎紀念館的工作人員也說,艾黎在美國有壹個女朋友。在辦學經費非常緊張的情況下,這位女友從美國為艾黎集資,幫助艾黎渡過難關!艾莉從未結過婚,但她為培黎學校的貧困兒童和戰爭孤兒付出了難以想象的愛和努力!哈克去世前,將自己撫養的四個孤兒托付給了艾黎。艾黎還撫養了另外兩個孤兒,解放後在石油部工作的雪梨和蘭州培黎石油技工學校(1953山丹培黎學校遷至蘭州安寧十裏店後改名)校長段世謀。培黎學校在困難中發展,在1948達到頂峰,學生400多人。畢業後都按照專業分配到了全國各地。
1942年,艾黎、喬治·赫克等人在陜西雙石鋪創辦培黎學校。學校1943年底遷至甘肅山丹,1953遷至蘭州市安寧區十裏店。2003年,培黎石油學校與蘭州師範學院合並。2006年,蘭州師範學院本科升格為蘭州城市學院。艾黎在1927來到中國後,提議創建成立中國工業合作協會。共和生產的軍需品支援了抗日戰爭,解決了無數難民的生計問題。他在全國各地試點“培黎學派”,探索形成了“創造性分析,兩手並用,腦並用”的指導思想。艾黎先生對培黎學校和甘肅有著深厚的感情,稱甘肅為“第二故鄉”。20世紀80年代,他將自己收藏的許多文物捐贈給培黎學校和山丹縣。88歲生日時獲得甘肅省榮譽市民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