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祭堂與其說是祭壇,不如說是宮殿。後來嘉靖皇帝下令將其拆除,並於1545年在大祭堂原址上修建了壹座三頂圓殿,命名為大相殿。大廳頂部覆蓋著綠色,中間黃色和下部綠色的彩色玻璃,象征著天,地和萬物。
1751年,大相殿修繕後,將三色瓦改為統壹的青瓦金頂,命名為“祈年殿”,是正月祈谷的專用建築。
當時,祈年殿裏有28根金絲楠木柱。內圈的四根柱子表示四季,即春夏秋冬,中圈的12表示12月,最外圈的12表示12小時和周日的星星。
1889年,祈年殿不幸遭雷擊燒毀。因為柱子是檀香,燃燒時香飄數裏。
相傳當時北京有四大著名的古代建築材料,分別是祈年殿的瑞香科檀竹、祠堂前廳正中的瑞香科梁柱、頤和園佛香閣的鐵梨樹、諧趣園漢元殿的瑞香科裝飾格子扇。
後來,祈年殿遭雷擊後重建,其形狀和結構與原來壹樣。
第二年,皇帝召集大臣討論重建祈年殿的問題。由於找不到圖樣,主管國家建築事務的工業部召集了曾參與修復祈年殿的工匠,讓他們在施工前根據記憶和口述制作圖樣。因此,祈年殿建於清光緒年間,但基本建築形式和結構仍保留了明代的樣子。
重建的祈年殿是壹座圓形建築,直徑32.72米。鎏金,青瓦覆蓋,三重檐金字塔形屋頂,層層匯集,總高38米。
新年祈年殿采用了上層建築的結構形式。正殿建在三層漢白玉平臺上,周圍有6米高的白石圍欄,是為山谷祈福的祭壇。它相當壯觀和宏偉。
祈年殿由磚木砌成,三層重檐逐層向上收縮成傘狀。建築獨特,沒有長檁條和釘子,周圍排列著28根巨型楠木柱,支撐著寺廟屋頂的重量。
祈年殿是按照“尊天尊神”的理念設計的。大廳是圓形的,象征著圓形的天空。瓷磚是藍色的,象征著藍天。廟裏的柱子數量,據說也是根據天象建造的。
寶頂下的雷公柱,象征著皇帝“壹統天下”。祈年殿內的藻井由兩層和壹個天花板組成,中間有金色的龍鳳浮雕,結構精巧,富麗豪華。
祈年殿內部結構相當獨特,不用大梁和長檁條,只用楠木柱和檁條支撐屋頂。寺內有28根楠木柱子,其數量與天象相符:中間四根龍柱高19.2米,直徑1.2米,象征四季,中間壹圈12根金柱象征壹年12個月,外層12根巨柱象征壹天12個小時。
大廳的地板中間是壹個圓形的大理石,上面有天然的龍鳳圖案,與大廳頂部的龍藻井和周圍用黃金繪制的龍鳳印章圖案相呼應,使整個大廳看起來非常宏偉。
祈年殿位於壹個圓形漢白玉基座上,面積5900多平方米,是為山谷祈福的祭壇。橋臺分三層,高6米,每層都有漢白玉雕欄桿,雄偉壯觀。這個平臺和主廳是不可分割的藝術整體。
從祈年殿的大門向南望去,我看到了筆直的隧道,壹直向南延伸。玄關壹路沈甸甸的,越走越遠,無邊無際,有種從天而降的感覺。
祈年殿內,天花板是精致的“九龍藻井”,龍井柱上畫著金字。殿中央有壹塊扁平的圓形大理石,石面上的圖案是天然的龍鳳紋。壹龍牽壹鳳,為“龍鳳石”,即“龍鳳呈祥”。
相傳這塊石頭上只有鳳凰圖案,但殿頂的藻井裏只有壹條雕龍。隨著年齡的增長,龍鳳有了靈感,金龍經常飛下來找鳳凰石上的鳳凰取樂。
沒想到有壹天,遇到了嘉靖皇帝,在石頭上跪拜。金龍沒有時間飛回來。它和石頭上的鳳凰壹起被嘉靖皇帝壓進了巨石,再也出不來了。從此成為壹深壹淺的龍鳳石。
當年祈年殿最初在1889被燒的時候,這塊龍鳳石被火熏著燒了壹天壹夜。石頭雖然沒有被燒,但龍紋被燒成了淺黑色,鳳紋模糊不清。
祈年殿前有9個東附屬殿和9個西附屬殿,稱為東蓋和Xi蓋,是收集神牌的倉庫。在最初的明朝,除了祭祀神之外,還有祭祀皇族朱的祖先,以及日月五星、東西南北華中五大山脈、五小山脈五鎮、四海、風暴、山川、太歲、道教等歷代神靈和帝王。
祈谷壇的東南角設有柴爐、土堆、燃爐和上菜臺。在祭壇的北部,有黃幹大廳,它有五個房間寬。本來是放祖宗牌位的,後來搬到祠堂了。
祭壇旁還有祈年門、神庫、神廚、祭祀亭、祭祀道、長廊等附屬建築。長廊南面的廣場上有壹塊七星石,放置於嘉靖年間。
祈年殿雖歷經350年,但大殿不斜,木架不朽,巍然屹立,實在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傑出工程!
宏偉的新年祈禱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