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博物館收藏了壹枚清朝銀質官印,印面是規規矩矩的正方形,背面竟然有三種書法字體,分別是滿文篆書、滿文楷書、漢文小篆,其實意思都是“提督湖北總兵官印”。這便是清朝鹹豐年間湖北總兵向榮的官印。清代傳世官印極為罕見,因此顯得愈發珍貴。
向榮在歷史上知名度不是很高,他最為人熟知的事跡便是鎮壓太平軍起義了。1851年1月,太平天國在金田起義,當時年過60的向榮,臨危受命前往鎮壓。鎮壓起義軍之路,可謂壹波三折,向榮自身遭遇了生命中的滑鐵盧,其官職“三革三復”,甚至最後搭上了身家性命。
向榮可謂是太平軍的死對頭,兩軍交鋒數次,向榮鮮少得勝。特別是1951年秋,向榮遭遇太平軍伏擊,軍械鍋帳都被收繳,整個部隊潰不成軍。戰敗後的向榮上奏朝廷後,朝廷派他和廣州副都統南北合圍永安,但二人意見不合,根本不能好好合作,不但半年未將永安拿下,反而讓太平軍成功突圍。
1853年2月,太平軍壹路攻下南京,鹹豐帝趕緊授予授予向榮欽差大臣稱號,命令他率部隊繼續尾追太平軍。向榮的部隊壹直前進到南京城東孝陵衛,建立起江南大營,與琦善率領的江北大營,相互配合策應,對南京進行圍困。1856年,太平軍內外接應,直搗江南大營,向榮節節敗退,率殘余部隊退守到丹陽。鹹豐帝憤怒之下,革去向榮的湖北提督職位,命其留任欽差大臣,繼續督辦軍務。年老多病的向榮,遙想當年征戰沙場的威武,再看看眼前的慘敗之狀,自謂英名掃地,不就便在憂忿中死去了
向榮的失敗也有其必然的原因。
作為欽差大臣的向榮,多次遭受鹹豐皇帝的斥責甚至是痛罵,在下屬面前毫無威信可言。知道實情的下屬被下屬知道後,欽差大臣的威嚴大受影響。作為壹介武將,他擅長帶兵作戰,但運籌帷幄方面實為欠缺。鹹豐皇帝對向榮未能鎮壓太平軍極為不滿,但又苦於找不到合適的將領來取代向榮,只好恩威並施,又罵又哄。再就是向榮從小讀書不多,大字不識幾個,就連皇帝的諭旨也得要由他人代念。壹些軍機要聞便會傳到太平軍軍營,導致作戰計劃提前敗露。面對皇上斥責、下屬不敬、敵軍的窺視,向榮處境艱難,可謂四面楚歌,其失敗也是必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