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柳青年畫
楊柳青年畫,全稱“楊柳青木板年畫”,屬於木版印繪制品,是著名的中國民間木版年畫之壹,與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楊柳青年畫產生於中國明代崇禎年間,繼承了宋、元繪畫的傳統,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畫、工藝美術、戲劇舞臺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繪相結合的方法,創立了鮮明活潑、喜氣吉祥、富有感人題材的獨特風格。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楊柳青年畫產品行銷北方及東北、內蒙、新疆各地。對河北武強年畫、東豐臺年畫、及山東濰縣、高密及陜西鳳翔等地年畫都有壹定影響,楊柳青年畫別名楊柳青木板年畫,屬性木版印繪制品,產地:天津市楊柳青鎮,產生年代:明代崇禎年間,盛行時期: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緒初期!制作方法:半印半畫,主要題材:仕女、娃娃、神話傳說!
代表作品
《五子奪蓮》、《蓮年有余 》等
泥人張彩塑
泥人張彩塑為天津市的壹種民間文化,著名的漢族傳統手工藝品之壹。作為北方流傳的壹派民間彩塑,創始於清代道光年間,是天津藝人張明山於19世紀中葉創造的彩繪泥塑藝術品,現為天津市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泥人張彩塑被公認為是天津的壹絕,早在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就已經享有很大聲譽。泥人張把傳統的捏泥人提高到圓塑藝術的水平,又裝飾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中文名
泥人張彩塑
發祥地
天津
創始期
清代道光年間
創始人
張明山
藝術特征
彩繪泥塑藝術品
背景介紹
"泥人張"是,它創始於清代末年。"泥人張"創始人叫張明山,生於天津,家境貧寒,從小跟父親以捏泥人為業,養家糊口。張明山心靈手巧,富於想象,時常在集市上觀察各行各業的人,在戲院裏看多種角色,偷偷地在袖口裏捏制。他捏制出來的泥人居然個個逼真酷似,壹時傳為佳話。張明山繼承傳統的泥塑藝術,從繪畫、戲曲、民間木版年畫等姊妹藝術中吸收營養。經過數十年的辛勤努力,壹生中創作了壹萬多件作品。他的藝術獨具壹格而蜚聲四海,老百姓都喜愛他的作品,親切地送給他壹個昵稱:泥人張。
歷史沿襲
據記載,聞名海內外的天津“泥人張”的創始人張萬全、張明山父子因捏泥人的壹手絕活,早在道光年間(1826年)即受到清宮廷賞識,被召進紫禁城為皇家捏制各種“禦制”彩塑,壹時受寵,登入大雅之堂。1915年,在美國舉行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泥人張”走出國門,16件作品參加了展覽,獲得了名譽獎,並在南洋各地巡回展覽,獲獎狀、獎牌20多件,有些國家將“泥人張”彩塑作為中國“特產”收藏或陳列觀賞。1957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拍攝了“泥人張”彩塑藝術專題片並在全國上映。1 979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天津彩塑作品》發行海內外。“泥人張”彩塑藝術品行銷世界各地,受到國外友人的稱贊。亞、歐等許多國家曾幾次特邀“泥人張”專業人員出國獻藝,進行中西交流。日本蘆屋市壹座中國近代美術館中,為“泥人張”彩塑設立了專題陳列室。1985年古文化街修建後,設“泥人張”專店出售各種“泥人張”彩塑,深受世人喜歡。2006年,“泥人張”被定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時至今日,“泥人張”由創始人傳到第六代,傳承人中有兩支力量,壹為張姓本家,二為異姓承襲,如逯彤、陳毅謙等。
天津更是諸多曲藝形式發源、興盛和發展的地方:天津時調,天津快板,京韻大鼓等在天津形成。
總而言之,
天津的歷史文化那真是:
源遠流長,兼容並收!
吶,作為壹個土生土長的天津人,
這些帶著祖祖輩輩感情所留傳下來的技藝我們壹定要保護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