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虎隊”的創始人是美國飛行教官克萊爾·李·陳納德。陳納德
陳納德1893 9月6日出生於美國得克薩斯州,飛行技術高超。應國民政府邀請,陳納德於7月初,1937抵達中國,以顧問身份視察空軍。視察結束,甲午戰爭全面爆發。陳納德接受了宋美齡的建議,在昆明郊區建立了壹所航空學校,用美國的軍事標準訓練日本空軍,並積極協助日本空軍抗擊在日本外交的壓力下,陳納德的活動逐漸轉向私人化。1941年,陳納德接受國民政府的委托,前往美國招募飛行員。在羅斯福政府的秘密支持下,他以私人機構的名義招募美國飛行員和機械師,以平民身份參戰。1941 7月中旬陳納德回國時,68架飛機、11150飛行員、150機械師等後勤人員已抵達中國。
飛虎隊成立時,陳納德根據飛機上的標誌(飛機上畫的飛虎隊隊員)把飛虎隊組織成三個中隊:第壹中隊由前陸軍飛行員組成,隊長是羅伯特·桑德爾,即“亞當夏娃隊”。第二中隊,綽號“熊貓隊”,由傑克·紐柯克指揮。第三中隊由來自陸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飛行員組成,名為“地獄天使”,由阿維特·奧爾森擔任中隊指揮官。早期仰光駐紮壹個中隊,雷雲駐紮兩個中隊,近距離作戰也可以呼應。
P-40飛機是飛虎隊的主要裝備,也是太平洋戰爭初期和中期美軍的主力戰機。空軍誌願軍成立時,除了飛行員的招募,戰鬥機的分配也是個大問題。因為當時歐洲戰事也很緊,德國的海上封鎖也相當嚴密,美國當時也對歐洲戰場提供了軍事援助。之後,英國將100架P-40飛機轉移到仰光,由錢長友接收,轉移到中杭工廠制造組裝,再分配給美國誌願隊帶走。這款戰鬥機裝備了1水冷活塞發動機,流線型機身,機頭下巨大的散熱器,構成了戰鬥機的優美外形。梯形的下翼裝有武器,可以收起後三點式起落架。其最大速度為552 km/h,二戰期間,P-40的主要對手是日本零式戰鬥機。相比較而言,P-40的機動性不如日本零式戰鬥機,但俯沖速度更高。
14空軍不僅承擔了運輸任務,還大力配合日軍的戰鬥。到抗日戰爭結束,第14航空隊* *擊落日軍敵機2600架,可能擊毀約1500架,擊沈或命中日軍海軍艦艇44艘,敵商船223萬噸,殲滅日軍66700余人,損傷日軍1300人。而他只付出了大約500架飛機的代價!他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與此同時,這些勇敢的戰士來到中國打仗,他們不僅灑下了青春,還有生命。輝煌成就的背後,也有許多軍人將長眠於天地。由於政治分歧,抗日戰爭即將勝利時,陳納德被迫辭職飛回中國。臨行時,蔣介石和宋美齡親自設宴為他送行,並授予陳納德將軍當時國民政府的最高軍事榮譽——青天白日勛章。陳納德回國後不久,日本宣布投降,沒能見證這最後的勝利時刻,是他的遺憾。戰後,飛虎隊的大部分成員都是由中國市政府授予的。十幾名飛行員被美國和英國政府授予飛行十字勛章。
抗日戰爭結束後,誌願軍飛行員回到了祖國。有些飛行員換過工作,也從事過其他工作,但幾乎都有壹個特點。他們會在自己的物品上刷上“飛虎”的標誌,或者P-40戰鬥機上的鯊魚嘴圖案。對他們來說,這段戰鬥時期是他們壹生中難忘的回憶。P-40系列飛機參加過二戰各大戰場,是航空博物學領域的重要藏品。二戰期間,* * *生產了13738架這樣的飛機,現在有70多架在博物館和收藏家手中。這些曾經翺翔藍天的“飛虎隊”已經退役,年輕的飛行員也逐漸老去,銷聲匿跡。許多年後,還在誌願軍隊伍裏的老兵和他們的後代,拜訪了他們的家鄉。他們再次回到了戰鬥過的地方,重拾了難忘的歲月,見到了多年未見的老友。去看望那些埋葬在中國的同誌。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發展,壹些曾經熟悉的地方已經改變了面貌,但壹些建築仍然保留著當時的原貌。當這些反映在那些老兵的眼中時,他們難掩激動,感慨萬千。往事歷歷在目,或許如他們所說——這裏有他們的青春和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