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如何理解“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如何理解“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脾胃者,倉廩之官。”金元時代著名醫家李東垣在其《脾胃論》中指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可見脾胃不分家,養好脾的同時也要養好胃。巳時是脾經值班,不食用燥熱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傷胃敗脾。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中醫講究整體觀念,講脾不離胃,講胃不離脾,常脾胃並稱。中醫的脾胃不是現代醫學解剖學上的脾與胃,就生理和病理而言,中醫所講的脾胃包括了整個消化系統,遠遠超出解剖學意義上的脾和胃的範疇。在五行中,脾屬土,土位居中央,四方兼顧,土能生化萬物。脾與胃,壹陰壹陽,互為表裏,脾與胃***同參與飲食的消化吸收。《素問·靈蘭秘典論》講到:“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將脾胃的受納運化功能比作倉廩,可以攝入食物,並輸出精微營養物質以供全身之用。人以水谷為本,胃主受納水谷,脾主運化精微營養物質,可見脾胃在人體占有極為重要的位置。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出生後,所有的生命活動都有賴於後天脾胃攝入的營養物質。先天不足的,可以通過後天調養補足,同樣可以延年益壽;先天非常好,如不重視後天脾胃的調養,久之就會多病減壽。胃主受納,脾主運化。食物進入胃以後,由胃進行磨化腐熟,初步消化食物,將其變成食糜,然後由脾進行消化、吸收,化生為精微營養物質。而要完成上述功能,脾與胃的正常生理功能應相互協調,才能正常發揮。脾為陰土,喜燥惡濕;胃為陽土,喜潤惡燥;脾的運化有賴於胃陽的動力,胃的受納有賴於脾陰的資助,而且不燥不濕、不冷不熱,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完成納運過程。脾惡濕故多濕證,胃惡燥故多燥證,臨床常見脾虛濕困、胃陰不足者。胃主降濁。食物入胃,經胃的腐熟後,必須下行進入小腸,才能進壹步消化吸收,故胃以降為和;脾主升清,脾氣上升,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才能輸布到全身發揮其營養功能,故脾以升為順。脾與胃居於中焦,是升降的樞紐,其升降影響著各臟腑的陰陽升降,因此脾胃健運,臟腑才能和順協調,元氣才能充沛。所以,在調理機體時尤其註意調理脾胃氣機。脾胃居中土,與其他臟腑關系密切,脾胃有病很容易影響其他臟腑,肝、心、脾、肺、腎對應木、火、土、金、水,五臟對五行,很容易出現相生相克的疾病傳變現象。所以《慎齋遺書》有言:“脾胃壹傷,四臟皆無生氣。”脾的運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則機體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為化生精、氣、血、津液提供足夠原料,才能使臟腑、經絡、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組織得到充分的營養。反之,若脾的運化水谷精微功能減退,則機體的消化吸收機能亦因此而失常,故說脾為氣血生化之源。

  • 上一篇:大芬油畫村,這裏販賣理想,也販賣現實
  • 下一篇:客廳展示櫃的簡單介紹 客廳展示櫃的制作規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