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境:鑒賞崖柏根雕的第壹點,就是意境。意境不僅要考究保留其自然美,還要體現其形式美,即既要保存美,又要在此基礎上升華美。三分刀工七分自然,拿捏要得當。掌握著傳統手工藝的老師傅在拿到崖柏根的時候,腦子裏就已經在依據根的形狀尋思著怎麽打造最符合這塊根的藝術形象,盡量維持崖柏根最自然本真的形。最考驗老師傅的,就是如何把面前這塊大自然孕育的神奇之寶變得既耐看,又有韻味。
2.形態:鑒賞崖柏的根雕第二點,就是形態。崖柏在其成長過程中,歷經了數以萬計的大自然的磨練,其雖千奇百態,卻是大自然有意無意地雕飾而成,所以其形態不管是粗看還是細看,都值得慢慢鑒賞。粗看,崖柏或有蜿蜒直上者,或有盤旋回轉者,或是粗團錦簇者,再是折疊飄逸者,也有四方伸展者等等;細看,崖柏表面紋理或成雲紋、或成雀眼、或成留疤、或成黑線、或成水波紋、或成陰陽紋或是火焰紋等,壹個根雕作品上有多種紋理,也是值得鑒賞的。
3.雕工:鑒賞崖柏根雕的第三點,就是雕工。這考驗的就是創作者的功力了。在上手雕刻的時候,除了要完美再現原有設計,上手時更是要註意細微,壹不小心大意了,都有可能影響崖柏根雕的審美。走刀流暢、不滯於物,是創作根雕精品的基礎。
4.色澤:鑒賞崖柏的第四點,就是色澤。崖柏經過加工打磨後,大致會呈現紅白兩色。紅色是枯死後的崖柏,白色是還在生長的崖柏。以觀賞價值來說,壹般紅白雙色纏繞的崖柏根雕作品鑒賞性更高。
5.特色:鑒賞崖柏的第五點,就是特色。崖柏樹瘤較為稀少,滿樹瘤更是少見且珍貴,樹瘤也有紅白兩種,也有紅白相伴而生的情況。根包石是根雕作品中難得的藝術品。所謂根包石,是樹根在成長過程中,由於緊貼巖石生長,最終將石頭包住,從而形成有石有根的形態。因其盤根錯節的造型,奇特而微妙,自古以來就頗受文人雅士的贊許。在今天看來,自然而成的根包石仍自成壹景,價值程度也居高不下。通過根藝達到符合市場審美標準的崖柏根包石,也壹直都受到熱捧。其樹根包石的形態,更是有抱勢,抓住勢頭、抱住好運、時來運轉等美好的寓意。
齊白石老先生曾說過這樣壹句話:”太似則媚俗,不似則欺世,妙就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這種描述用在鑒賞崖柏根雕上再恰當不過了。崖柏根雕的藝術魅力就在於“似與不似”之間,而創作者要抓住這種感覺進行設計創作,其實並非壹件易事。但若是能權衡得好,那麽崖柏根雕的“似”就是實的,能給觀賞者帶來愉悅感,同時產生***鳴;崖柏根雕的“不似”就是虛的,又能給予觀賞者壹種無限的想象,想象即有無限的可能,能引起觀賞者的興趣與參與。崖柏根雕講究天人合壹,意在刀先。即要充分考慮各種可能影響作品的因素,在創作前已經有了壹個明顯的思路。總而言之,崖柏根雕作品是壹種難得的藝術品,極富魅力,
追求藝術創作的同時保留了自然美,給予人無限的想象,也符合人們當前對於回歸自然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