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始聞秋風原文_翻譯及賞析

始聞秋風原文_翻譯及賞析

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五夜颼飗枕前覺,壹年顏狀鏡中來。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臺。——唐代·劉禹錫《始聞秋風》 始聞秋風 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

五夜颼飗枕前覺,壹年顏狀鏡中來。

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

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臺。 秋天 , 寫風勵誌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別,今年聽到蟬叫我又返回。

五更的風聲颼飗枕上覺,壹年的顏狀變化鏡中來。

戰馬思念邊草拳毛抖動,大雕顧盼青雲睡眼睜開。

秋高氣爽正好極目遠望,我為您抱著病登上高臺。

鑒賞

這首《始聞秋風》不同於壹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壹首高亢的秋歌,表現了獨特的美學觀點和藝術創新的精神。

開頭兩句“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就別出心裁地創造了壹個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詩題中的“秋風”,亦即“秋”的象征。當她重返人間,就去尋找久別的“君”──也就是詩人。她深情地回憶起去年觀賞黃菊的時刻與詩人分別,而此刻壹聽到秋蟬的鳴叫,便又回到詩人的身邊***話別情。在這裏詩人采取擬人手法,從對方著墨,生動地創造了壹個奇妙的而又情韻濃郁的意境。據《禮記·月令》,菊黃當在季秋,即秋去冬來之際;蟬鳴當在孟秋,即暑盡秋來之時。“看黃菊”、“聽玄蟬”,形象而準確地點明了秋風去而復還的時令。

頷聯“五夜颼飗枕前覺,壹年顏狀鏡中來”,是詩人從自己的角度來寫。詩人說:五更時分,涼風颼颼,壹聽到這熟悉的聲音,就知道是“妳”回來了,壹年不見,“妳”還是那麽勁疾肅爽,而我那衰老的顏狀卻在鏡中顯現出來。這前壹句是正面點出“始聞秋風”,後壹句是寫由此而生發的感慨;和以上兩句連讀,仿佛是壹段話別情的對話。

讀到這裏,頗有點兒秋風依舊人非舊的味道,然而頸聯“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用力壹轉,精神頓作。到了尾聯,由於有頸聯“馬思邊草”、“雕眄青雲”為比興,這裏的迎秋風上高臺,翹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為君”二字照應開頭,脈絡清晰,結構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寫出壹年顏狀衰變的原因。但是,盡管如此,豪情不減,猶上高臺,這就更表現出他對秋的愛,更反映了詩人自強不息的意誌。可見前言“壹年顏狀鏡中來”,是欲揚先抑,是為了襯托出顏狀雖衰,心如砥石的精神。所以沈德潛說:“下半首英氣勃發,少陵操管不過如是。”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公元836—842年之間。唐武宗會昌元年(841),劉禹錫作《秋聲賦》。這首詩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進取,與《秋聲賦》頗為壹致,可見這首詩的寫作年代不會與《秋聲賦》的寫作年代太遠。公元836年秋天,作者劉禹錫患了足疾,此後壹直疾病纏身。這首詩中明寫詩人有病,與這個時期詩人的健康狀況頗符,說明這首詩斷不會作於公元836年之前。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後裔,曾任監察禦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壹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壹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壹。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劉禹錫

高柳蟬嘶,采菱歌斷秋風起。晚雲如髻。湖上山橫翠。 簾卷西樓,過雨涼生袂。天如水。畫樓十二。有個人同倚。——宋代·汪藻《點絳唇·高柳蟬嘶》

點絳唇·高柳蟬嘶

高柳蟬嘶,采菱歌斷秋風起。晚雲如髻。湖上山橫翠。

簾卷西樓,過雨涼生袂。天如水。畫樓十二。有個人同倚。 婉約 , 秋天 , 寫景懷人去國登茲樓,懷歸傷暮秋。天長落日遠,水凈寒波流。秦雲起嶺樹,胡雁飛沙洲。蒼蒼幾萬裏,目極令人愁。——唐代·李白《登新平樓》

登新平樓

去國登茲樓,懷歸傷暮秋。

天長落日遠,水凈寒波流。

秦雲起嶺樹,胡雁飛沙洲。

蒼蒼幾萬裏,目極令人愁。 秋天 , 望遠 , 抒懷 , 憂國憂民壯誌未酬午枕夢初殘,高樓上,獨憑闌幹。清商應律金風至,砧聲斷續,笳音幽怨,雁陣驚寒。景物不堪看,凝眸處愁有千般。秋光談薄人情似,迢迢野水,茫茫衰草,隱隱青山。——明代·朱栴《青杏兒·秋》

青杏兒·秋

午枕夢初殘,高樓上,獨憑闌幹。清商應律金風至,砧聲斷續,笳音幽怨,雁陣驚寒。

景物不堪看,凝眸處愁有千般。秋光談薄人情似,迢迢野水,茫茫衰草,隱隱青山。 秋天 , 寫景山水

  • 上一篇:如何收集合唱歌曲
  • 下一篇:宇航服系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