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的故鄉在曲阜,曲阜是魯國的都城,這裏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曲阜三孔:孔廟、孔府、孔林
孔廟
由於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對於維護社會統治安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孔廟便被古代帝王所器重。其數量之多、規制之高,建築技術與藝術之精美,在我國古代建築類型中,堪稱是最為突出的壹種,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結構與禮制 在歷史的長河中,各地各級的孔廟逐漸的分為禮制性廟宇和非禮制性廟宇,但凡列入國家祭典的孔廟都是禮制廟宇,孔子後代的家廟、孔子活動過的地方所建的紀念性廟宇、以及書院內的祭祀廟宇等是非禮制廟宇。所謂禮制廟宇,就是由國家的力量予以倡導和推行,它的建築模式、體量、色調以及祭祀的內容、等級等等,都必須遵循國家認可的規範和準則。在孔廟系列中,太學國廟和曲阜祖廟處於最高等級,而府之廟學又高於縣之廟學,但同為孔廟,無論級別高低,其精神如壹,在建築構成和祭祀活動上大體都依循壹套***同遵守的原則。從建築上說,絕大多數孔廟都有欞星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廡、尊經閣、明倫堂、敬壹亭、崇聖祠、鄉賢祠、名宦祠,建築布局大多是中軸分明,左右對稱。
從祭祀的角度說,孔廟主祭孔子外,又有四配、十二哲以及歷代先賢先儒、各地鄉賢名宦等。孔廟祭祀儀式也因時代不同而有所改變,但唐宋以後逐漸形成壹套專用於孔廟的祭儀“釋奠”。
“釋奠”又稱“丁祭”,這種祭儀規定在每季度的仲月(二月、五月、八月、十壹月)上丁日舉行。孔府
孔府位於曲阜市區中心,又名衍聖公府,是歷代衍聖公的官署和孔子後裔直系子孫的住宅。自宋寶元年間開建,明嘉靖年間又進行重修。 府內***有樓、房、廳、堂四百六十多間,占地240畝。同樣分中、東、西三路,東路為家廟,有報本堂、桃廟、壹貫堂、慕思堂、三堂、九如堂、禦書樓及酒坊等;西路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等;中路為孔府主體,分前後兩大部分,前為官衙,設六廳三堂,後為內宅,有前上房,前堂樓、後堂樓、後五間及後花園等。府內有豪華的陳設,有森嚴的戒備,廳堂內外軒敞而井然有序,儼然為壹座典型的官衙宅邸合壹的封建貴族莊園。府內現存有自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至1948年的“孔府檔案”,按“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的千字之次序編目,內容包括襲封、宗族、屬員、訴論、租稅、祠典、政事、財務、文書等類。自建國後,已整理出九千余冊,為世界上持續年代最久、範圍最廣、保存最完好的私家檔案,是研究我國歷代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參考文獻。
可以說,孔府是我國壹座名副其實的寶庫,府內收藏著大批珍貴歷史文物,其中最著名的為“商周十器”,亦叫“十供”,原為清宮所收藏青銅禮器,是清高宗於1771年賞賜給孔府的。“鎏金千佛曲阜塔”亦為孔府所藏珍品,此塔為唐代所制。其他還有明清幾代數以千計的衣、冠、袍、履及名人字畫、雕刻等,其中又以元代的“七梁冠”為國內僅有。
要進孔府,必經過孔府大門,即第壹道門。門座北朝南,堂皇威嚴,始建於明代中葉。門上懸掛著“聖府”二字,為藍底金字。兩側明柱掛有壹副楹聯,上聯為“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下聯是:“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門兩邊置石獅、下馬石各壹對。門內有東西廂房各五間,西為賚奏廳,專司門房,專司京差,東房為催征糧草、站堂、拘捕、監押佃戶等事之處,故又稱“四路常催”。
孔林
孔林又名至聖林,位於曲阜城北1.5公裏處,是孔子及其後裔墓地。初不過頃余,後經歷代,特別是明清兩次增廣,面積達2平方公裏。公元前479年孔子葬於此地後,2400多年來其後裔接冢而葬,至今林內墳冢已約10萬余座。不少墓前建墓碑、墓表,有些建享殿、立石坊、置石儀。是我國現有規模最大、持續年代最長、保護最完整的壹處宗族墓葬地。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林周築有圍墻,前有至聖林坊及二道林門。門內有壹南北林道,長1266米,寬44米。林內現存石碑4千余塊,樹近10萬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