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當成人在強調自己個人空間的時候,他們中的很多人忽視了自口的孩子也需要個人空間。壹聽這話,可能壹些家長 會禁不住地問道:“孩子也需要個人空間?他們才多大啊?”
有如此疑問的家長可能忘了這樣壹個事實: 壹個人是否該擁有個人空間不是以年齡的大小為依據。
壹位心理學家曾說過這樣壹句話:“ 必須把孩子的房間當做是家中的另壹戶人家,給他壹個獨立的個人空間, 像對待成人壹樣尊重他的空間和私隱,這是培養他以後擁有完善人格的必要條件之。”
壹份研究也表明,從小就有自己獨立房間不與父母同寢的孩子,其對父母的依賴性較低,獨立性也很強。由此可見,能夠擁有壹個獨立的、真正屬於自己的個人空間對孩子的 健康 成長能產生重要影響。
美國壹項調查結果顯示,孩子到了8歲以後,其保護自己隱私權和要求擁有屬於自己個人空周的願望會越來越強,而壹旦他們感覺到自己的個人空間或隱私不被人尊重,心裏就會產生嚴重的叛逆情緒,如果長此以往,必然會對其將來完善人格的形成產生很大的消極影響。
壹般來說,相比於我們中國人,西方人對孩子隱私和個人空間更為尊重壹些。比如,在西方家庭中,父母到6歲以上孩子房間去時都會先敲門,在得到允許後才會進去。
而在我們中國,即使孩子已經年滿12歲,如果父母要想去其房間“巡視”壹番,很少有家長會事前敲門,他們往往會直接推門而人。因為在父母看來,他們去自己孩子的房間看看是關心孩子的表現,如果讓他們敲門簡直是壹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當然,我們不可否認每壹個中國父母愛護自己孩子的願望,只是他們忽略了自己在表達愛意時的壹些方式已在不知不覺中“侵犯”了孩子的私隱和個人空間。而孩子壹旦覺得他們的個人空間或隱私遭到父母的“侵犯”,必然會產生壹些叛逆情緒,甚至當面和父母爭吵, 這對孩子的 健康 成長是百害而無壹利的。
家長在關心自己孩子的時候,壹定要註意自己使用的方式,最好不要直接推門而人,也不要從門後監視孩子是否在房間學習,更不要隨意打開孩子的抽屜或筆記本,因為孩子也需要個人空間,更需要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