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底,寧夏博物館館藏文物總數為51298件,其中珍貴文物3551件,其中壹級文物157件套。文物種類繁多,其中金屬6870件,瓷器3786件,陶器1823件,石器2183件,文學繪畫1500件,雜項688件,巖畫533件,錢幣1659套,民俗2562件,革命文物2562件。胡玄武的石墓門、鎏金銅牛、力士文誌托被鑒定為國寶。西夏文物和北方青銅器的數量和質量引起了文化藝術行業的關註。賀蘭山巖畫、紅軍西征、陜甘寧邊區革命文物也很有代表性。館藏文物鮮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在國家博物館中獨樹壹幟。
戰國時期錯銀銅鐓高6.9厘米,直徑3.1厘米,底徑2.6厘米,出土於1968固原縣頭營。
Qióng口微縊,腹部呈弧形,肩部內收,小腹內收,近底部向外撇,底部平坦。外腹采用錯銀工藝,由弧線、卷雲線、幾何圖案組成。銀色線條變化自然,流暢順滑,瑰麗精致。
鐓是春秋戰國時期矛戟柄末端的圓柱形銅套。《禮記·曲禮》載:“入矛戟者,顛前。”戰國時期,王侯將相將戈、矛、戟等兵器的長柄端加厚,可防止柄端開裂、柄磨手,還可裝飾長柄,使兵器顯得別致精美。
西夏鎏金青銅臥牛長120cm,寬38cm,高44cm,重188kg。1977西夏墓M177墓葬出土。
銅牛體型巨大,勻稱,跪臥,溫馴。耳朵豎起,眼睛睜得又大又亮。頸部和背部的肌肉輪廓分明,清晰有力。銅牛是中空的,它的表面覆蓋著黃金。這件鍍金銅牛采用傳統的外模內模工藝,集造型、鑄造、鍍金、拋光於壹體,代表了西夏冶煉鑄造技術的極高水平。
石雕唐胡璇舞圖門扇長88厘米,寬42.5厘米,厚5.4厘米,出土於1985鹽池縣蘇布井鄉小池子村小字梁唐墓。
兩扇門的正面被鑿得鋥亮,中間浮雕著壹個男舞者。舞者是典型的胡形象,鬈髭,深目,高鼻,寬胸細腰,身強體壯,紮發。他們穿著緊身的圓領窄袖襯衫,裙子,接近腿部,長靴,踩在小圓地毯上,成對跳舞。整個畫面構思精巧,主體突出,人物面部表情生動自然,體態輕盈有力,舞蹈快速奔放,充滿濃郁的西域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