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著名山水畫作品:千裏江山圖、溪山行旅圖、窠石平遠圖、茂林遠岫圖、晴巒蕭寺圖、雪景寒林圖、雪山蕭寺圖、江山樓觀圖、溪山樓觀圖、早春圖、幽谷圖、關山春雪圖、山村圖等。
北宋時期,山水畫大興。這其中,李成和範寬是北宋初期山水畫家的代表,他們上承荊浩以水墨為主的傳統,以表現北方雄渾壯闊的自然山水為主,與五代的關仝壹起,被認為是“三家鼎峙,百代標程”的大師,他們的創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其後繼者有王士元、王端、燕文貴、許道寧、高克明、郭熙、李宗成、丘納、王詵等。除北方山水系統的山水畫外,也有長於界畫的郭忠恕,善於表現湖山小景的惠崇、趙令穰,繼承唐代以來的青綠山水畫法的王希孟、南派山水畫的代表巨然,以及開創“米氏雲山”的米芾等,都在中國山水畫的發展過程中,有著各自的獨特貢獻。
北宋山水畫傾於自然,側重“真”和“實”,提倡山水畫的寫實風格。多使用絹,不僅勾勒細致、刻畫嚴謹,而且用墨對畫面進行層層渲染,展現出壹份凝重恬靜之美。它展現的是前所未有的細膩、豐富、寫實的畫風。
中國美術的黃金時期在宋代,宋人山水畫作品又是整個宋代美術寶塔上的壹顆最璀璨的明珠。當梳理宋代山水畫作品時,我們會發現宋代山水畫的畫風多樣,而且規律特殊:每隔壹段時間便出現壹種新的畫風,而且新出現的畫風與之前的傳統樣式又天差地別。宋代山水畫大師似乎都放棄了向離自己最近的大師學習的機會,反而試圖追尋更早的大師的畫風。他們都在自己所追尋的畫家作品中看到了新的可能性,而當他們的畫風成熟時卻發現與自己心中大師的畫風已經相差千裏之遙。
範寬繞過了李成去追尋荊浩的美學思想,郭熙又繞過了範寬找到李成作為他的精神導師,而李唐又越過了郭熙去追尋範寬的足跡。這種類似“隔代遺傳”的方式似乎也在當時的山水畫理論裏得到了實現。唐代以來的山水空間理論在北宋初年才初見成效,文人蘇軾提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繪畫理想,南宋畫院畫家最終將幽情美趣這壹類詩意性山水作品推向了高峰。看似壹蹴而就的轉變,事實上要經過畫家多少心智上的磨煉與掙紮才能實現,中間的辛苦只有畫家自己知道。宋代山水畫領域內的活躍思想,為宋代山水美術帶來了極大的繁榮,也為今天的學者理清宋代山水畫的發展脈絡帶來了極大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