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說明,屬於紫檀屬的木材種類繁多,但在植物學界中公認的紫檀卻只有壹種,“檀香紫檀”。俗稱“小葉檀”。 小葉檀為紫檀中精品,通常也簡常“紫檀”(以下所述“紫檀”為小葉檀)。紫檀密度較大,棕眼較小,多產於熱帶、亞熱帶原始森林,以印度紫檀(在淘寶中有家叫“黃玉苑”的店鋪有較好的印度小葉紫檀出售)最優。主要在邁索爾邦,其余各類檀木則被歸納在草花梨木類中。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徑僅為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貴程度可想而知。 明代(公元1368——1644),紫檀為皇家所重視。海上交通的發展和鄭和七次下西洋,溝通了與南洋各國的貿易和文化交流。各國在與中國定期和不定期的貿易交往中,也時常有壹定數量的名貴木材,其中包括紫檀木。但是這對中國寵大的統治集團來說,遠遠滿足不了需要,於是明朝政府又派官赴南洋采辦。隨後,私商販運也應運而生。到明朝末年,南洋各地的優質木材也基本采伐殆盡。尤其是紫檀木,幾乎全被捆載而去。截止到明末清初,率當時世界所產紫檀木絕大多數盡匯集於中國。清代所用紫檀木全部為明代所采,有史料記載,清代也 曾派人到南洋采過紫檀木,但大多粗不盈握,曲節不直。根本無法使用。這是因為紫檀木生長緩慢,非數百年不能成材,明代采伐殆盡,清時尚未復生,來源沽竭,這也是紫檀木為世人所珍視的壹個重要原因。 歐美等西方人士較中國更重視紫檀木,因為他們從未見過紫檀大料,認為只可作小巧器物。據傳拿破侖墓前有五寸長的紫檀木棺槨模型,參觀者無不驚慕,以為稀有。直到明末清初,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見到許多紫檀大器,才知道紫檀精英盡在中國。於是多方收買,運送回國。現在歐美流傳的紫檀器 物,基本上都是從中國運去的。由於運輸困難,他們壹般不收買整件器物,僅收買櫃門、箱面等有花紋者。運回之後裝安木框用以陳飾。 清代中期,由於紫檀木的緊缺,皇家還不時從私商手中高價收購紫檀木。清宮造辦處活計檔中差不多每年都有收購紫檀木的記載。這時期,逐漸形成壹個不成文的規定,即不論哪壹級官吏,只要見到紫檀木,決不放過,悉如數買下,上交皇家或各地織造機構。清中期以後,各地私商囤積的木料也全部被收買凈盡,這些木料中,為裝飾圓明園和宮內太上皇宮殿,用去壹大批;同治、光緒大婚和慈禧六十大壽過後已所剩無幾;至袁士凱時,遂將僅存的紫檀木全數用光。 由上可以看出,小葉紫檀是很珍貴的木料,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上一篇:組合櫥櫃在客廳的擺放有什麽講究?下一篇:山東萬文市場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