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白居易
江南的風景很美,如畫的風景早已為人所熟悉。
當春天來臨時,太陽從河面升起,河面上的花比紅色更鮮艷,綠色的河比藍色的草更綠。
怎樣才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翻譯
江南是個好地方,我曾經熟悉那裏的風景。春天,太陽從河邊升起,讓河水的花更火紅,綠的河水比藍的草更綠。人怎麽能不懷念江南呢?
給…作註解
唐的名字。作者在題註中寫道:“這首歌又叫‘謝秋娘’,每首五句。”據樂府詩記載:“《憶江南》中壹個叫‘望江南’的人,因白的詞而改名‘好江南’。”到了唐末五代就成了詞牌名。這裏所指的江南,主要是指長江下遊的江浙壹帶。
熟悉度(ān):熟悉度。作者年輕時去過江南三次。
江華:河邊的花。我說的是河裏的浪。
紅色勝於火焰:鮮紅勝於火焰。
綠如藍:綠色比藍色更綠。比如用法還是“余”,表示超過。
藍色和藍色的草,它們的葉子可以用來制作藍綠色的染料。
做出贊賞的評論
白居易曾經做過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兩年,後來又做過壹年多蘇州刺史。年輕時,他浪跡江南,曾在蘇杭生活。應該說他對江南很有了解,所以印象很深。他從蘇州刺史病退回到洛陽十二年後,67歲時寫下這三首憶江南的詩,可見江南的勝景在他心中仍歷歷在目。
用十幾個字概括江南的春色並不容易,但白居易巧妙地做到了。他不再描寫江南常用的花和鶯,而是以江為中心開始寫作,通過“紅勝火”和“綠如藍”的對比,展現江南明媚耀眼的春光。在大詩人杜甫的詩中,經常可以看到不同色調的描寫手法,如“兩只黃鸝鳴翠柳,壹排白鷺沖天”,“江鳥過白,山青水白”。兩種不同的顏色相映成趣,使得詩歌明亮如畫。白居易走的也是這條路,從他的詩裏也能看出來,比如“晚霞燒紅,晴空比藍”,“春草綠時更夢幻,晚霞浪紅近長安”,“綠浪東西南北,紅柱三百九十橋”。所以,在白居易的筆下,江南的春色從第壹天起就有了色彩,江裏的花,江水,因為曬、染、襯托的方式,形成了人們想象中的畫面。顏色艷麗奪目,無需多加聯想。江南的春色已經撲面而來。
題中的“易”字和詞中的“老曾”二字,也說明這個字還有更重要的壹層:襯托江南北的春色。全詩以懷舊之情描繪江南春色。此時,筆者在洛陽。相比江南,洛陽的春天來得更晚。作者在羅陽《王巍第》七絕雲中寫道:“花冷懶,鳥懶,馬閑日西。春前何處有思,柳條無力魏”江南,旭日東升,江中花勝火,洛陽卻“冷懶”,只有王維大堤上的柳條透著壹點春意。
花開的比江南晚,水也不壹樣。洛陽有洛水、沂水,離黃河不遠。但即使春天來了,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泉水壹樣綠。所以作者極力回憶江南的春色,發自內心地贊嘆“江南好”,在用花寫下自己曾經熟知的江南美景後,又忍不住以“忘不了江南”的感慨來關閉全詩。這套作品集不僅支撐了這位生於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敬仰和懷念,更營造了壹種綿長持久的魅力。詞雖合,纏綿情愫搖曳飛去,自然引出第二首,第三首。
延伸閱讀:
白居易的晚年生活
827年,白居易到長安任秘書監,配以紫魚袋,換上紫宮廷服(三品以上官員所穿的衣服)。八二八年,調任刑部侍郎,公駐晉陽郡。829年春,因病與太子客同被授師,回洛陽在道觀演出。65438+830年2月,任河南尹。831元稹死於七月。832年,為元稹寫墓誌銘,袁家給白居易六十萬辦筆,白居易全部交給洛陽香山寺。833年,因病免河南尹,後任太子客司。835年,他被任命為同州大臣,並辭去了他的職務。後被任命為少府太子司的東都,又被任命為鳳儀郡侯,留在洛陽。65438+839年10月,得了風疾。841年,太子被革職,停薪。842年,他成為刑部尚書的官員,領半薪。
白居易晚年的生活,大多以壹種“閑適的生活”來體現他“清貧孤獨”的哲學。844年,73歲的白居易出資對龍門周邊的石灘進行了發掘,並在工作完成後,寫下了《龍門八段石灘二首》壹詩作為紀念,至今仍體現著他“濟世而達目的”的人生觀。
白居易晚年大部分時間在洛陽度過,與劉禹錫同唱,經常遊歷龍門。自述《池上章》《醉音先生傳》。845年,74歲高齡的白居易仍在露蒂召開“七老會”,參加會議的有高虎、吉焦、鄭智、劉真、陸臻、張混和白居易。同年夏,七老和尚李汝滿和聯合起來畫了壹幅《九老圖》。白居易晚年信佛,被封為香山佛教徒。他是僧侶魯曼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