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他們的世界相對簡單。不過所謂“三歲看老”,所以有時候他們的表現也能說出他們未來的壹些發展方向。也正因為如此,很多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時候,總是特別註重孩子的表現。那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怎樣才能多關註他們,讓他們在日常活動中豐富和體現內心呢?
前兩天鄰居帶孩子去心理咨詢處,和醫生聊了壹會兒。主要是他覺得自己孩子的行為有點怪異:作為壹個男生,我沒想到他喜歡的是女人味,喜歡粉色的芭比娃娃。所以這個現象讓他覺得可疑,於是帶著孩子去見了心理醫生,兩人有了壹系列的交流。醫生告訴他,孩子非常孤獨,缺乏安全感,需要給他更多的時間,讓他感受到愛和陪伴。我們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孩子。他們喜歡的東西往往和大多數孩子不壹樣,那麽孩子喜歡的玩具是如何體現個人性格的呢?
1.喜歡玩積木的孩子可能比較內向。
眾所周知,積木可以給孩子更多的靈感和更多的個人空間。玩這種玩具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總是很安靜,和別人交流的機會很少。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能在自己的世界裏構建壹個屬於自己的故事。這種孩子的內向很可能導致他們與人交流太少,形成壹種相對自閉的狀態。
2.喜歡刀槍的孩子可能性格外向,易怒。
喜歡刀槍的孩子多是男生。他們對這種武器總是有壹定的崇拜感,但是有些孩子特別喜歡這種東西,甚至在這個過程中有收藏這種東西的愛好,而孩子的這種傾向往往是他們心中的冒險因素。但同時也要知道,這種相對冒險的狀態,很可能會讓他們產生某種暴躁的情緒,或者某種逆反心理。
喜歡組裝玩具的孩子可能更有耐心。
其實對於拼裝玩具來說,它需要壹個人有更完整的思維,更整體的概念。所以在玩玩具的過程中,他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推理和整體把握。所以這類孩子的邏輯思維壹定是很強的,而喜歡這類玩具的人往往更有耐心,更享受玩玩具的過程,性格也會相對平和。
任何壹個孩子在自己選擇玩具的時候都有壹定的傾向性。正是因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愛好,所以在這些玩具的選擇上有壹定的差異,而這些玩具的背後往往是他們內心的體現。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的玩具有壹定的變化或傾向時,壹定要註意孩子的內心是否受到了其他壹些方面的幹擾。或者有壹些我們不知道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