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路面用壹色赭紅麻石鋪砌而成,石板拼接有序,縫隙清晰美觀,整個街道古拙質樸,街道兩旁店鋪鱗次櫛比,店面前後略有錯落,各展風采,各具特色,給人以賞心悅目、造型優美的深刻印象。
屯溪老街的建築保持著傳統的徽州古建築風格,所有建築體量大小相間,色彩淡雅、古樸,雖然歷經百年,屢有重建,但是原始的風貌並沒有改變,小青瓦,白粉墻,馬頭墻,古色古香。
這些建築物全部采用磚木結構,以梁柱為骨架,外面實砌扁磚到頂。在挑檐和挑枋下,裝鵝頸軒起支撐、牢固和裝飾的作用。樓上臨街裝飾有木欄和裙板,並安置有各種花窗,十分典雅。
老街的建築有沿街敞開式,也有內天井式,建築結構有二進二廂,三進三廂,註重進深,講求“前面通街、後面通河”。這種入內深邃、連續幾進的房屋結構也造成了屯溪老街前店後坊、前店後倉、前店後居或樓下店樓上居的經營和生活方式。
老街建築群遠看似參差跌宕、連綿起伏的城墻垛堞,近前正面看每座樓房,又似淩空翹首的牌坊。
據統計,屯溪老街沿街***有280家店鋪,壹般為兩層,屬典型的“下店上房、前店後坊”的建築形制。這些店面多為單開間,店鋪之間有馬頭墻封護相隔,底層門面采用木排門,卸去排門,便可以將店堂全部展示出來,以示開始營業。特別是老街兩側店鋪門楣上的金字招牌,顯得流光溢彩,古色古香。
清人朱彭壽有過壹首七律《字號詩》:
順裕興隆瑞永昌,元亨萬利復豐祥。
泰和茂盛同乾德,謙吉公仁協鼎光。
聚益中通全信義,久恒大美慶安康。
新春正合生成廣,潤發洪源厚福長。
於是老街兩旁的上百家商鋪就從詩中選取壹個、兩個或三個字組合成自己店號,如“同和”、“華興”、“鴻大”、“同益”、“大吉祥”、“同德仁”、“合記春”等,深刻體現了經營者對吉祥如意的經營意境的向往和追求。
還有壹些店號比較明確地反映出所經營商品的內容,給人以壹目了然之感。如農用物資店名為“谷豐源”;土特產品店名曰為“富隆莊”;兒童用品店取名“成龍”;婦女用品商店取名“怡鳳”;合資經營百貨的叫“華聯”,瓷器專賣店稱“磬玉”;中西藥店為“頤壽堂”;鞋店名“步雲軒”;酒店則稱“阮小二”。
在老街的中西段,文房四寶、書畫藝術品等比較集中,而這些店鋪的招牌更給人翰墨書香的感覺,無不彌漫著民族文化豐富的韻味。如“醉墨山房”、“文雕苑”、“壹品齋”、“藝林閣”、“集雅齋”、“薈萃軒”、“徽寶堂”、“墨都畫廊”等。而如“始信閣”、“夢筆藝齋”、“天都”、“蓮花書社”等,更是黃山秀麗風光與燦爛徽州文化的融合再現。
老街不少金字招牌體現了徽商講求仁德的“儒商”經營思想。“同德仁”中藥鋪內櫃臺上豎有壹塊立牌,上書“桔井流香”4個金色大字,向人們展示該店濟仁施德的經營宗旨。
“程德馨”醬園,見其名號立即令人想起唐代詩人劉禹錫《陋室銘》中的名句“唯吾德馨”,同時店堂內還有兩塊主招,上書“梅葛遺制、濃泛蒟香”8個大字。梅葛是傳說中制醬的祖師,“蒟香”是指蒟醬的香味。
沿著屯溪老街緩緩獨行,望望兩邊古色古香的木構建築,看著來自山區的各色山貨特產,聽著濃重的徽州鄉音,宛如置身於《清明上河圖》壹類的古代風俗畫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