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時,他去了維也納,入讀了藝術學院的繪畫學院,但因為繪畫練習失敗而沒有被錄取。他也沒能考上建築師學校,因為他中學沒畢業,沒有達到學校的錄取要求。盡管如此,希特勒在維也納壹直呆到1913。他沒有職業或就業目標。在用完了他繼承的遺產和最初收到的孤兒補助金後,他依靠臨時工作和畫風景明信片為生。他在防空洞裏過了壹夜,白天看了戲,逛了逛這個古老的皇城,看了很多書,但是沒有系統。他通過閱讀這些書得到了不完整的教育,對他後來的所有思想和行為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希特勒曾希望成為壹名畫家。他在中學的學習成績只有繪畫“優秀”。後來,他決定學習“深奧的德國藝術”(希特勒的語言)。19歲報考維也納藝術學院,因考試成績不好未被錄取。(入學考試成績為:“繪畫成績不理想”)希特勒對此壹直耿耿於懷,認為“世界壹定吃了大虧”,因為藝術學校沒有錄取他。有人感嘆維也納藝術學院的歷史性錯誤。如果他們承認希特勒,也許他就不會成為危害人類的納粹瘋子。
這個夢想成為畫家的人在1933年成為了德國的“偉大領袖”。他上臺後不久,就發動了“文化大革命”。(希特勒宣稱納粹運動是壹場偉大的革命,包括政治革命、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趙鑫珊在書中特別說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他發明或借用的。)在打破過去,建立未來的政策指導下,6500件精美的現代藝術作品從德國博物館和美術館中移走。
不僅僅是德國現代派,還有塞尚、高更、梵高、馬蒂斯、畢加索……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壹夜之間都變成了垃圾。因為在希特勒看來,現代派藝術家對“自由化嘗試”存疑,他們的作品是“毒花”。
作為對比,希特勒親自主持了“大德意誌藝術展”,成為德國歷史上最熱鬧的展覽,參觀者數萬人,後來達到了百萬參觀者的記錄。為了慶祝展覽的開幕,還舉行了壹場彌撒。希特勒發表演講:新藝術的使命是為人民說話,讓人民理解。
在藝術家方面,希特勒的看家手段是高度組織化的。納粹“清洗了藝術殿堂”,將黑名單之外被允許從事文化活動的人全部組織進相關協會。藝術協會的成員從壹開始的4.5萬人增加到後來的6.5438億+人。首屆“大德意誌藝術展”有65,438+05,000件作品,經過評審,有900件作品展出。戈培爾稱此舉為“德國藝術在藝術王國的混亂中重新建立了新秩序”。
不可否認,希特勒是真的喜歡藝術,在繪畫和建築方面也不是完全的門外漢。正因為如此,德國藝術的命運才如此悲慘。而他對藝術以外的東西的提問也沒有那麽細致具體。
他崇拜德國現實主義畫家門瑟,但不贊成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他最崇拜的作曲家是瓦格納,他也喜歡貝多芬、勃拉姆斯和布魯克納。他最討厭爵士樂。門德爾松等猶太作曲家被列入黑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