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南部的帕洛斯弗迪斯半島附近海域裏,發現了二三十個帶孔的石錨,它們沈睡在37米至76米深的海底,分布面積達壹英畝以上。十多年來,對這些石錨的來歷和制造年代等問題,學術界眾說紛紜,莫衷壹是,最終成了壹個難解之謎。
開始的時候,壹種較為普遍的說法是,這些石錨不是產自加利福尼亞,它們有可能是到達美洲的亞洲船只遺留下來的。但是到了1980年,加利福尼亞大學地質系考證認為,這些石錨並不是從大洋彼岸和亞洲帶過來的,而是用加利福尼亞州蒙特裏地方的頁等制造的,這種頁巖是加利福尼亞南部最常見的海岸巖層之壹。
也是在1980年,在北京召開的水上運輸研究學術會議上,美國聖地亞哥大學的兩位海洋考古學家詹姆斯?R?莫利阿列迪教授和拉蘭?J?皮爾逮教授,向與會者介紹了他們對上述石錨的研究成果。他們認為,這些石錨是在中國制造的,它們隨中國航船到達美洲可能已有500~2500年的歷史,或許還要更早壹些,後來因船只失事而散落在海中。他們認為,早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前,中國人就曾航海來到加利福尼亞,這些石錨說明中國人先發現美洲大陸的結論是正確的。兩位教授說,有許多跡象表明,南加利福尼亞附近海底有壹條中國古沈船的遺跡,兩只巨大的石錨埋在海底21米深處的淤泥中,這條中國古船長約24米,能乘75~150人。和兩個大石錨壹起發現的遺物中,有壹塊重達130千克的石塊,他們認為可能是中國人碾谷用的碾子。在這些石頭遺跡附近沒有發現金屬和陶瓷制品,這正好說明這艘沈船相當古老,它到達美洲的時間也是相當久遠的。
可是,與此同時,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航海史教授弗?弗羅斯特又提出了壹個不同的論斷。弗羅斯特認為,這些石錨是在不到100年前居住在加利福尼亞沿海的中國漁民遺失的。他的論據是:19世紀中葉,大批中國“華工”被迫漂洋過海來到美國西部沿海的加利福尼亞州,他們起初主要從事開礦和築路,後來有壹部分人留在沿海壹帶以捕魚為業,因為這些中國“華工”絕大多數來自珠江三角洲,他們有著豐富的捕魚經驗,而加利福尼亞的捕魚業就是由這些華人創始的。穿孔石錨就其形狀來看,富有中國石錨的特點,它們與當時中國東南沿海壹帶漁民使用的石錨相似。因此,可以認為,帕洛斯弗迪斯半島附近海域當時是華人的壹個捕魚區,那些穿孔石錨是華人漁船上的,由於錨鏈斷脫,被遺失在海底。這些石錨證明了中國移民為發展美國西部沿海的捕魚業所作出的開創性的貢獻。
圍繞這些海底石錨的爭論還在繼續,人們期望能早日解開這壹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