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博物館板的收藏範圍擴大到“二戰”,1953年擴大到英國和英聯邦自1914年8月以來參與的所有軍事行動。這樣,帝國戰爭博物館就成了記錄20世紀戰爭沖突的國家博物館。它解釋和記錄了現代戰爭和個人戰爭的所有方面,無論是盟國還是敵人,無論是軍事還是平民,無論是軍事還是政治,無論是社會還是文化。它涵蓋了戰爭沖突的起因、過程和結果,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義。博物館董事會努力收集博物館藏品中的每壹件證據,以維護藝術收藏。館內油畫、素描、雕塑作品15000余件,海報30000余張。這些收藏包括從飛機、裝甲戰車和海軍艦艇到制服、徽章、個人裝備、獎章和裝飾品的所有東西。英國和外國文件;參考閱覽室印刷圖書155000余冊;1.2億英尺的膠片和超過6500小時的錄像帶;超過600萬張照片、底片和幻燈片,以及大約32,000小時的歷史磁帶。因此,帝國戰爭博物館不僅具有傳統博物館的功能,而且是壹個國家藝術博物館,是壹個大型的文字和視聽記錄的國家檔案館,也是壹個研究中心。其活動不僅包括文物收藏、文獻記錄、研究和收藏保護,還包括展覽、教育、出版、研究、貿易以及參加和舉辦各種相關會議。1966年,蘭貝斯路博物館第壹次擴建完成,為藝術藏品和檔案的存放、暗室的開發和研討會的舉辦提供了更多的空間。從1936開始,雖然蘭貝斯路美術館的收藏範圍有所擴大,藏品更加豐富,但是並沒有擴大,老建築的維護和遊客服務也沒有得到妥善的安排。65438-0986啟動了蘭貝斯路博物館建築全面改擴建的第壹期工程,旨在增加其有限的展覽面積,為這座具有國際意義的博物館提供相關配套設施,修復老化破損的建築,使其達到現代標準。第壹階段耗資6.5438億+0670萬英鎊。政府要求博物館董事會向公眾集資,從自營收入中拿出450萬英鎊。1989年3月工程竣工,1989年6月29日由女王主持開幕式。二期工程,即四層東填充墻的改造,通過新建和對原有藝術陳列室的粉刷修繕,增加了1.500平方米的展覽面積,於1.994年底完工,耗資220萬英鎊,全部來自自營收入。三期工程也是最後壹期工程新增建築面積5300平方米,包括專門修建的教育中心、臨時和長期展品藝術展廳和國家大屠殺展覽。該項目由傳統彩票基金資助,2000年6月6日由女王揭幕。帝國戰爭博物館在1970和1980新建了三個分館。1976年,博物館正式收購了劍橋郡的達克斯福德機場(dux Ford airport),該機場既是收藏室,也是存放藏品、檔案和藝術品的博物館。如今,它是由董事會下屬的達克斯福德執行團隊和劍橋郡議會共同運營的壹座優秀的公共博物館,其中博物館旁邊的跑道歸劍橋郡議會所有。1978年,壹艘排水量為11.500噸、名為“貝爾法斯特”號(HMS Belfast)的二戰巡洋艦被博物館“收藏”並加入博物館。這艘巡洋艦從1971開始就被壹家私人信托公司停泊在倫敦的水池裏。第三,1984年,位於白廳的內閣戰爭部作為博物館向公眾開放。1989 4月1日,帝國博物館董事會接管博物館。此前,董事會只為英國環境部管理。此外,自1986以來,博物館壹直在使用蘭貝斯路上的壹棟建築,主要存放視聽文件。這些音像文件先前被藏在倫敦南方街的All Saints醫院SE11。2002年7月5日,位於特拉福德的帝國戰爭博物館北館開始對公眾開放。所以帝國戰爭博物館是壹個有幾個分館的國家博物館,有六個分館,其中五個分館對外開放,所有分館都是博物館不可或缺的壹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