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作品深受大家喜愛,被法國、德國、意大利、西方、日本、韓國、東南亞等中國繪畫藝術愛好者廣泛收藏。也多次被當地領導作為參觀禮物送給外國朋友。
張偉從小就喜歡畫畫。雖然沒有機會在藝術院校學習,但他有興趣隨時收集各種繪畫刊物,參觀作品展,揣摩自己的繪畫技巧。他還利用自己的繪畫技能,在入伍期間和轉業到基層企業、在工會公職期間,從事群眾美術工作,提高自己的繪畫技能。好事多磨。憑著執著的努力和壹定的天賦,張偉終於走上了自學之路。
張偉最早是從油畫開始,畫了很多年的水粉和水彩,後來轉向國畫。他在學習中逐漸認識到,雖然各種繪畫的工具和技法不同,但創作的原則是壹致的,那就是第壹,要從生活中汲取資源,不能建造空中樓閣,脫離生活的根基;第二,寫自己內心的感受,寫自己對客觀事物的感受。所以他壹方面演練繪畫的技術技巧,另壹方面通過觀察大師們的作品體會到藝術創作的真諦。他認識到繪畫應該是造化,有形有形,但形與形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壹定的造型中,傳達客觀物象的魅力,表達自己的經歷乃至個性,中國畫重在書寫心靈的源泉。大概是因為這些認識,張煒把越來越多的精力投入到中國畫的寫意上,也在這方面有所建樹。作品入選第十壹屆全國美展和2010上海水彩國際雙年展。
張偉主要創作寫意花鳥畫。傳統花鳥畫歷史悠久,底蘊豐厚,為張煒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他學習齊白石、潘天壽、李苦禪、吳作人等現代大師的作品,學習他們的筆法、構圖、構圖,結合觀察客觀物象和寫生,去創作。從他的花鳥畫中,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上述藝術家的影響。中國畫提倡臨摹,學習前人的畫法,然後加強素描訓練,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張偉走的就是這條路。他機智地融合了從大家作品中吸取的養分,磨練筆法和墨法,研究構圖和構圖,努力創作,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面貌。特別是他作品中的熊貓,個個嬌媚迷人,所以他多次去四川熊貓繁育基地寫生。他筆下的鳥獸,在巖、水、樹、花中自由而輕松。他努力繼承中國繪畫藝術中“擬人化”的傳統,通過表現壹鳥壹石賦予他靈性,把自己當成他的朋友,把自己與作品中描繪的對象、物我、人與自然的和諧融為壹體。他十分重視筆線的曲折,盡力發揮水墨張力,力求傳神神韻。他還善於巧妙地將墨與色結合起來,使之相互輝映,相得益彰。
張偉的畫,雅俗共賞,頗受大眾喜愛,這也是對他勤奮作畫的最好鼓勵。但是,他知道,藝術的海洋是無邊無際的。只有努力積累生活經驗,提高藝術修養,進壹步在作品的藝術品位和風格上下功夫,他的藝術創作才會達到新的境界,放射出新的光彩。我們期待他新的努力,新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