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博物館壹層中庭,占地面積約611㎡,2010年博物館改擴建以來,將中庭綠地充分利用,四周配以假山、流水,中央改造成以碑刻展示為主要內容,集展示、鑒賞、休閑於壹體的景觀帶。
碑刻展示區集中遴選了張家港地區具有代表性的碑刻精品19件,含明代墓誌銘、重浚奚浦塘碑、清代楊氏義莊碑記、規條、地圖等,另外能夠表現張家港地區特色的建築構件如獅子滾繡球、水滸故事、丹鶴紋石墩等也有集中展示。 位於博物館西側壹層,占地面積約800㎡,利用展櫥和半敞開式展臺陳列,綜合圖片、實物、模型、場景等聲光電、多媒體等展示手段,突出張家港民間特色,場景式復原張家港民間生產、生活,特色街區、民俗風情。
展示內容由四大板塊組成:
壹、魚米之鄉。展示張家港地域地貌及捕魚耕種場景。
二、老街市井。以歷史街區為主要表現形式,展示張家港地區的市井風情。
三、暨陽人家。以傳統民居表現形式,體現張家港民居建築特點及生活習俗。
四、鄉土風情。系統介紹張家港節氣風俗、方言特點、民間藝術以及宗教信仰。 銅鏡作為古人正衣冠、飾面容的生活用具,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新石器晚期沿用至明清,在中國青銅器群中自成體系。它以精良的鑄造、豐富的銘文、華麗的紋飾,成為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獨具特色的瑰寶。
儀征是寧鎮揚之間重要的節點城市,漢武帝時正式建縣,唐宋時期發展為著名的工商業城市。儀征博物館藏有古代銅鏡五百余面,上起戰國,下訖清代,以漢代銅鏡最富特色,從壹個側面展現了我國古代銅鏡的發展歷史,映照了各個時代的社會生活與文化風貌。
此次展覽***展出儀征博物館藏銅鏡80余面,展品時代序列完整,種類齊全,文化內涵豐富,極具藝術欣賞價值。我們希望通過此次展覽,為廣大市民開啟壹扇獨特的青銅文化視窗,感受中華古代文明的恒久魅力。 張家港歷史文化陳列展廳位於博物館二層南側,占地面積約925㎡,利用展櫥和移動式展櫃,綜合利用圖片、實物、復原模型、多媒體等多種手段,集中展示我館藏品精華和張家港近幾年重大考古發現出土的珍貴文物,系統展示了張家港古代文明的豐碩成果以及對中華文明的突出貢獻。
展廳有五部分組成。
壹、文明起源。展示東山村遺址、徐家灣遺址出土的重要文物和近幾年來東山村遺址的重大考古成果。
二、唐宋遺韻。集中展示館藏唐宋文物精華,以及黃泗浦遺址的重大考古成果。
三、軍事要塞。展示張家港作為江尾海頭的獨特地理優勢及歷史上張家港流傳的藏軍洞、韓世忠抗金的歷史傳說和與之相關的代表性實物。
四、楊舍堡城。展示楊舍堡城的復原場景,及與之關聯的張家港抗倭史跡。
五、張家港名人。從現有資料入手,從中遴選出各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名人,再對名人進行細化分類。整個陳列分為前言、古代名人、近現代名人等三個部分。
前言部分,綜述張家港悠久歷史,人傑地靈,名人薈萃。
第壹部分古代名人。從西晉太康二年暨陽縣建制開始,歷經唐、宋、元、明、清,尤其在明清時期,張家港地區名人繁多,涵蓋政治、文學、藝術等諸多領域,呈現出大家族持續繁榮發展的特點。本部分根據歷史文化名人的社會地位、突出成就、時代影響等因素,進行分類,分為歷代名臣、文苑俊彥、杏林奇才、鄉賢義士、名賢遊蹤等五部分。
第二部分近現代名人。本部分分為革命誌士、愛國人士、文化精英、兩院院士等五部分。同時展廳還遴選 張家港歷史文化陳列,從不同側面反映著張家港的歷史地位,訴說著不同時代的盛、衰、興、亡。
謝駿先生是南通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如東縣書法家協會主席。早年受業於潘宗和先生,後師從著名書法家言恭達先生,書法功底深厚,擅長隸楷行草。其作品多次在全國性比賽中榮獲大獎,並先後入展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大展、全國第二屆行草書大展、全國第壹屆大字書法藝術展等國家級展覽,許多高水準的藝術珍品已被國際奧組委、國家博物館等國內外專業機構及書法愛好者收藏。本次邀請展***展出謝駿先生各時期精品力作80余幅,包含組合條幅、中堂、扇面、橫幅、冊頁、手卷等形式,不僅作品尺幅大,而且展示形式與陳列樣態豐富,堪稱是對其書法造詣和藝術理念的壹次全面展示。作為張家港與如東兩地書法藝術界壹次頗具意義的藝術交流,本次展覽不僅可以促進兩地書法藝術家的切磋交流,更能為廣大市民獻上壹場高品質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