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字子房,潁(yǐng)川城父人。秦末漢初傑出謀臣、政治家,為劉邦建立西漢立下了不朽功勛,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張良曾經走出了壹條標準的人生軌跡:"少年行俠,率性而為;中年任事,建功立業;晚年修身,逍遙自在。"今天我們就來評述下他的這條人生軌跡。
壹。 少年行俠,率性而為
張良,出生於韓國的貴族世家,他的祖父(三朝)、父親(二朝)曾***五任韓國丞相。至張良少年時代,韓國已被秦國滅亡,他想繼承前輩們偉業的夢想破滅,於是將滿腔仇恨都記在秦始皇身上,血氣方剛的他到東方去拜見了倉海君(估計是高級刺客),***同制定周密的謀殺行動計劃。他弟弟死了都顧不上安葬,而用全部資金,找來壹個大力士,並為他打制壹只重達120斤的大鐵錘(約合60公斤),作為刺殺工具。
當得知秦始皇的巡遊車隊即將到達陽武縣(今原陽縣的東半部)時,張良指揮大力士埋伏在到陽武縣的必經之地?古博浪沙。秦皇車隊浩浩蕩蕩開過來了,張良命令大力士用大鐵錘向其中最豪華的壹輛車擲去,車中所坐之人當場被紮死。張良趁亂鉆入蘆葦叢中逃跑了。
然而,所死之人並不是秦始皇,原來秦王曾多次遭人暗殺,為防止不測,出外巡遊時故布疑陣,將四架車輦均布置相似,秦始皇為了安全起見,經常換車乘坐,這次被刺的恰是副車,不是秦始皇所坐的車。
秦始皇雖然幸免於難,但他對此事十分惱怒,下令全國緝捕刺客,而張良卻神秘地"逍遙法外",後來此事不了了之。但古博浪沙讓張良刺秦從此聞名遐邇。
這件事情說明張良嫉惡如仇,並且敢想敢幹,所以少年時期的張良為了報仇,已經變成了個俠客加刺客。
二。 中年任事,建功立業
讓張良改變少年俠客性格的是?圯(y?)上受書?,說得是張良在壹橋上遇見壹神秘老翁(黃石公),他三番五次考驗張良,考驗合格後贈送給張良壹本《太公兵法》(應該是姜太公所著),並留下話:?讀此書則可為王者師,十年後天下大亂,妳可用此書興邦立國。?
獲得兵法後的張良喜出望外,日夜攻讀,從此他從少年俠客逐步成長為壹名足智多謀的文武人才。
張良拾履得《太公兵法》
後來在全國風起雲湧的反秦隊伍中,張良遇到劉邦率領義軍在下邳壹帶發展勢力,他向劉邦宣傳、解釋《太公兵法》的主導思想,誰知劉邦不僅贊賞有加,還屢次運用他的計謀指揮打仗,兩人壹拍即合,經常談得非常投機。張良覺得劉邦是個不可多得的明主,將來壹定能幹成大事,於是他毅然決定跟從劉邦,從此踏上為漢高祖爭奪天下、為西漢王朝建功立業的道路。
在之後楚漢相爭及創立西漢王朝的過程中,張良經常在關鍵時刻為劉邦出謀劃策,讓他渡過重重難關,為最終建立西漢王朝鋪平道路。如獻良策讓劉邦搶先項羽壹步攻入關中,滅亡了雄霸四方、威震海內的大秦帝國;大智大勇、巧妙安排讓劉邦涉險逃脫項羽的鴻門之宴;再如運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把項羽的註意力引向東方,從而放松了對關中的防範,為劉邦贏得了寶貴的休養生息的時間。以及"下邑之謀"扭轉了楚漢戰爭的局勢,使劉邦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還有"虛撫韓彭"、"勸都關中"等等。無不體現張良忠於劉邦與優良的職業道德。
而劉邦對張良的評價是如此之高:"夫運籌策於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這充分說明,中年的張良在事業上是碩果累累的。
三。 晚年修身,逍遙自在
公元前202年,劉邦登基稱帝,張良功居百官之首,為表達心意,漢高祖讓他自已選擇齊國三萬戶為食邑,放開手腳隨便挑。
張良卻堅決推辭,他謙虛地僅申請封留地(今江蘇沛縣),這是他與劉邦風雲際會的相遇之地。既委婉推辭了至高的封賞,又表達了對劉邦的感懷。劉邦同意了,冊封他為留侯。
張良從此稱病請辭所有職務,盡拋俗事,雲遊天下,過起了逍遙自在的晚年生活。
張良肖像
四。 張良的人生軌跡帶給我們的啟發
1. 少年立誌值得稱贊,但在碰壁或走了彎路後,應該像張良那樣及時調整,尋找正確的方向或方法,這樣可以讓我們的人生活得更加精彩。
2. 有了本領後,如能像張良那樣獨具慧眼,選擇明主(領導)服務,則壹定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還可能取得事業、名利雙豐收。
3. 功成名就後,應該像張良那樣敢於激流勇退,做到拿得起、放得下,對名利、地位等身外之物要看得淡泊,絕不能為之陷得太深,否則會適得其反,把握好進退的時機、尺度,是我們人生過得完美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