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張衡發明地動儀的故事

張衡發明地動儀的故事

公元132年(陽嘉元年),張衡在太史令任上發明了最早的地動儀,稱為候風地動儀。據《後漢書·張衡傳》記載:地動儀用精銅鑄成,圓徑八尺,頂蓋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龜鳥獸的形象裝飾。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關閉發動之機。

它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壹條口含銅珠的龍,在每條龍的下方都有壹只蟾蜍與其對應。任何壹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銅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經過試驗,與所設制,符合如神,自從有書籍記載以來,是沒有過的。

曾經壹龍機發,地不覺動,雒陽的學者都責怪不足信,幾天之後,送信人來了,果然在隴西地發生地震,眾人於是都服其神妙。自此之後,朝廷就令史官記載地動發生的地方。

關於地動儀的結構,流行的有兩個版本:王振鐸模型,即“都柱”是壹個類似倒置酒瓶狀的圓柱體,控制龍口的機關在“都柱”周圍。這壹種模型已被基本否定。?

另壹種模型由地震局馮銳提出,即“都柱”是懸垂擺(見袁宏《後漢紀》),擺下方有壹個小球,球位於“米”字形滑道交匯處(即《後漢書·張衡傳》中所說的“關”),地震時,“都柱”撥動小球,小球擊發控制龍口的機關,使龍口張開。

另外,馮銳模型還把蟾蜍由面向樽體改為背向樽體並充當儀器的腳。該模型經模擬測試,結果與歷史記載吻合。

世界上地震頻繁,但真正能用儀器來觀測地震,在國外,是19世紀以後的事。候風地動儀是世界上的地震儀之祖。雖然它的功能尚只限於測知震中的大概方位,但它卻超越了世界科技的發展約1800年。

張衡簡介: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東漢時期著名天文學家、文學家。

他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壹,被後人譽為“木聖”(科聖),他是漢賦四大家之壹,著有《靈憲》《算罔論》《歸田賦》等作品。

漢和帝永元(89年—105年)年間,張衡被推舉為孝廉,但他沒有接受,公府幾次征召也不到。當時,國家太平日久,自王侯以下,沒有不奢侈過度的。

張衡於是仿照班固的《兩都賦》,殫精竭思十年,才作成《二京賦》,用以諷諫朝廷。大將軍鄧騭欣賞張衡的才華,多次征召他,張衡都不應命。

公元100年(永元十二年),張衡應南陽太守鮑德之請,作了他的主簿,掌管文書工作。八年後,鮑德調任京師,張衡即辭官居家。

  • 上一篇:lsp專用情頭,誰有汙壹點的情頭
  • 下一篇:如何刪除微信攔截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