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張謇的短篇小說《盛達碼頭》

張謇的短篇小說《盛達碼頭》

我去過南通唐家閘的盛達紗廠很多次,主要是看盛達紗廠舊址,跑張謇馬拉松。盛達棉紡廠的標誌性建築是位於廠門口運河附近的盛達碼頭。碼頭上有壹座牌樓,上面寫著“盛達馬頭”,裏面的很多故事都值得了解。

盛達碼頭建於1907,主要用於盛達棉紡廠原料及產品的貨運。當時水路交通比較發達。1895年,張謇組織盛達紗廠,選擇了南通西北的唐家閘,既考慮了“壹城三鎮”的城市規劃,又需要便利的水運。工廠大門建在運河邊,進出交通非常方便。在運河旁建牌坊也是棉紡廠的重要標誌。

墩牌樓上的題字是張謇親筆題寫的,臨江的壹面寫著“盛達馬頭”,靠近廠門的壹面寫著“用厚生”。外面的“盛達馬頭”主要是為過往船只識別地標,裏面的“利用好生”則表明他致力於辦廠、物盡其用、富民。墩牌樓在上世紀70年代拆除,新世紀後重建。我不知道這是壹個錯誤還是故意的行為。牌樓兩邊的人物變成了“盛達馬頭”。

註意是“盛達馬頭”,不是“盛達碼頭”,馬字只有三分,有故事。

先說“馬頭”。為什麽旁邊沒有“石”字?在古代,碼頭的“院子”不是“石頭”,而是可以騎的“馬”。這是因為人們過去常常騎馬旅行。到了河邊,需要下馬坐船,所以人們把停船的地方叫做“馬頭”。到了明代,因為墩是石頭做的,所以逐漸演變成了“墩”。後來到了清代,又回寫成騎著馬的“馬”。據說這是因為清朝騎馬得天下,有石頭的碼頭會被認為是馬前的“絆腳石”,所以為了避諱,用了“馬頭”。所以不是錯別字。

況且是三分馬,不是四分馬。這裏有三個典故來說明。

第壹,古代有漢碑和馬字寫三分,因為書法方便,所以這不是張謇自己的創造。

第二,張謇寫三分馬字的時候,很多人問他是不是少了壹分。張謇解釋說:“只有建碼頭,集船靠岸,停船卸貨,才能穩定。”從此,南通又多了壹句歇後語——橋墩有三尺,所以能穩!

第三,有壹個傳奇的故事。?盛達紗線廠成立於1895,並於1899年5月開始生產。經過幾年的經營,已經初具規模。牌坊建成後,翁同龢的侄子從常熟來到南通,受叔父委托前來祝賀張謇。張健帶他去運河參觀盛達碼頭。翁見只得三分,問其所以然。張謇長嘆壹聲,道:“廠裏機器雖然轉了,但資金周轉仍有困難。比如這匹馬只有三只腳,指望它壹騎絕塵,真的很難!”侄兒翁聽後也感嘆了壹番,然後說:“等我回去告訴舅舅,請他給妳援助和支持,我會讓這匹馬跑得又快又遠。”不久之後,張謇得到了翁同龢的資金支持,營業額也比較寬裕。

後來又說,以翁同龢的學識和對漢碑的研究,不可能知道古馬字三分是書法的方便,張健這種學生又怎麽會以此為借口寄托感情。正因為師生情深,翁老全力支持張健的事業,這也是他的心聲。這個典故後來成為戴勝的美談,流傳至今。

牌樓兩側,鐫刻著翁同龢祝賀盛達開始生產並送給張謇的對聯:樞機推出幾乎天地,東南遍地衣。

楊桐運河的水運沒有以前那麽繁忙了,盛達碼頭也失去了往日的熱鬧。但是,當妳走過碼頭的牌樓,妳會想到那份熱鬧,想到那段值得講述的故事。

2021八月11日

周傑在上海。

  • 上一篇:廢礦泉水瓶做棉服:正發生材料變革
  • 下一篇:表的介紹 歷來的名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