蟈蟈籠
1.工具
砍刀、削刀、刮刀、鋸子、分規、圓規、銼子、砂紙、拉絲板、鉆子。
2.制作方法
⑴選較粗而無裂紋的老竹,竹壁的厚度過厘米左右。將竹子放在沸水中煮半小時至1小時,經過煮沸的竹子性能穩定,不會變形、開裂。用刮刀將竹面刮凈。
⑵用砍刀將竹子劈成寬約6厘米的竹片,取其兩片使用。其中壹片去掉竹裏,留下竹皮,用削刀修成厚6-7毫米,斷面成底平上凸的形,作籠子的上蓋。另壹片去掉竹皮部分,留下竹裏部分,厚4-5毫米,斷面成形,作籠的底板。將兩片合在壹起,用小銼將有出入的部分修整壹下,使兩片大小完全相同。
⑶用砂紙將竹片打磨幹凈,尤其是四周的飛邊要磨掉,使整個竹片變得非常平滑、光潔。
⑷用尺子在兩片上畫上長寬相等的方框,框距竹片的邊緣3-4毫米。再在方框上用分規作出鉆孔的記號,孔距4-5毫米。
⑸鉆孔的鉆頭不宜太粗或太細,應與籠絲的直徑相等,壹般為3毫米。上蓋除籠門的兩眼要鉆透外,其他孔眼皆不要鉆透,只需2-3毫米深即可。底板留門處的兩眼不必鉆,其他孔眼亦不要鉆透,要求與上蓋相同。上蓋的中央亦鉆透壹眼,釘掛鉤時用。
⑹制作籠絲的竹節要長壹些,應用竹肉較厚的新鮮竹料,較易拉制。將竹子破成比拉絲板孔眼稍粗的竹條,壹頭削尖,插入拉絲孔後,以鐵鉗夾住尖頭,用力拉出,即成圓條的竹絲。如不光滑,再用砂紙抽拉幾遍。將竹絲截成完全相等的長度,壹般為10厘米。如嫌些法麻煩,可上街選購粗細合度的織毛衣用的竹針代之,既省力價也不貴。
⑺可以上下抽動的籠門是壹個底托再插上兩根竹絲而成。做底托要用厚壹些的竹料,托厚0.8厘米,高0.8-1厘米,寬1.3-1.5厘米,刻成“凸”形。托的上方鉆兩孔,深0.5厘米:左右兩側挖出半圓形的溝槽。門托以骨質制成更好。
⑻用粗0.2-0.3厘米的銅絲彎成掛鉤,釘在上蓋中央的孔上。有的用銅鏈或其他東西均可。
⑼組裝時先將蓋板和底板上的孔眼打磨幹凈,不要留有竹屑。將底板平放在桌上,每孔內點入乳膠適量,將竹絲順序插入。籠門底托上的兩孔亦插入竹絲,將底托嵌入兩旁“門框”之內。上蓋的圓孔亦點乳膠,逐次對準竹絲的上端,慢慢插入;門上的竹絲會從上蓋鉆透的兩眼中冒出來。這時竹籠的組裝就完成了。如發現歪斜不正處,要及時調整,免得乳膠幹後不易修正。
為了使竹籠更為美觀耐用,還需上漆。壹般用清漆或亮油塗刷兩遍,既保持了竹子的本色,又光亮可人;且防蟲防蛀,便於沖洗。也可用天然後漆加20%的熟桐油,調勻後刷上,幹後籠子呈板栗色,色澤美觀,經久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