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如何鑒別真假銀幣?

如何鑒別真假銀幣?

研究中國古代貨幣制度已有30多年的歷史。朝代復雜多樣。1971年,我看了壹本中國貨幣史的書,很亂。不知道是作者窮還是歷史就是這樣,沒敢問。1976年,加州大學的壹個朋友說要研究中國古代的貨幣制度,因為聽說中國曾經有過自由的銀行制度,向我請教。我不明白。我只知道中國的貨幣歷史極其復雜,所以無可奉告。

許多學者對自由銀行體系感興趣。Heyek壹再提出,自由銀行是最理想的貨幣體系。而海大師思想多,實證少,後者接近於零。既然大師建議了,當然是後面學的人去研究。想找榜樣,就想去舊中國。自由銀行制度是指任何人都可以不經政府批準而設立銀行和供應貨幣,爭名奪利,而誤入歧途者則尋求短期欺騙。中國明清時期眾多的銀行和錢莊就是自由銀行的例子,與政府發行的貨幣平起平坐。

這幾天壹直在調查清朝的銀幣。10年前在香港壹個地攤上買了幾百枚大清銀幣。壹個自稱專家的說,全是假的,假的。八年前,我在揚州壹個清末民初的大排檔看到很多紙幣,包括壹些銀行發行的錢券。我以為大部分都是真的,就把身上的幾萬塊錢幾乎都買了下來。在家學習了幾個晚上,花了很多時間,只發表了壹篇文章,看得過癮,但是壹點理論都沒有。

最近買了很多清初到民國初年的銀幣,價格從兩元到壹百元壹枚不等。當然,我要特別註意是真是假。沒那麽容易。首先,二進制可能是真的,百元可能是假的。拿著十幾塊真假,到處問賣的人,沒有壹個通過考試的!我終於找到了這個奇怪現象的答案:很多銀幣都是真銀假幣!用真銀仿制就是真銀假幣,對收藏者來說是假的,不可取,但真銀有價值,過去在市場上流通時間長也無可厚非。

如何區分是真銀還是鍍銀的非銀金屬?我不是專家,但我覺得鑒別起來也不是太難。首先,經過多方考慮,鋁太輕,錫或鉛太軟,容易識別;鎳優且貴,不易鑄幣。20世紀50年代,鎳幣大多被廠商買來用於電鍍。剩下的都是無銀鍍銀模仿,不過也只是鐵和銅而已。鐵可以通過磁鐵來認識——很多都是鐵做的,鍍了銀。最頭疼的是銅。但用銅鍍銀,銀面很薄,仔細看舊幣表面花痕不難看出銅色,不會磨掉壹點可見的銅。鐵如銀,磁測萬無壹失。其次,真銀必黑,所謂銀黑也。即使用洗銀藥打磨過,總感覺有點“黑”。

我怎麽知道有真的白銀假幣?首先,壹個女人提到了壹些事情。她賣古董。我看到她在看壹本考古書,店裏有銀幣出售,就向她請教如何鑒別銀幣的真偽。她吞吞吐吐地說了壹會兒,突然說,真銀假幣這種東西是有的。壹語驚醒夢中人,因為我見過很多假的,但小銀認為的是真的。

我怎麽知道這是“假”硬幣?我找到幾塊應該是真銀的。硬幣的壹面寫著菲律賓,另壹面寫著1903年的美國。很多銀幣用英文說雲南省,用中文說湖北、江南或黑龍江。類似的不合理的真銀做的也不少見。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使用銀本位至少有幾百年了。我發現的銀錠,屬於倉庫,是康熙最早的解釋——可能存在更早的銀錠。另壹方面,在揚州買的清朝錢券,很多都註明白銀是憑券取的。

中國很早就有銀錠,但銀幣的鑄造始於1889年(光緒),時間很晚。光緒以前,中國流通的銀幣都是進口的,這是從明朝開始的。清代進口量較大,乾隆時盛極壹時。絲綢和茶葉的出口引入了大量的銀幣,但乾隆以後,鴉片的進口急劇上升,隨之而來的是銀幣的外流,鴉片戰爭後更是愈演愈烈,導致了十幾年後的太平天國起義。

清朝大量進口銀幣,百鳥歸巢,至少有幾十只,最常見的有日本明治,英國,西班牙,墨西哥,美國,還有香港。

讀者應該知道,當時中國還沒有電鍍技術,但是像香港這樣“先進”,電鍍行業是我父親張文來在80年前才開始的。如果不知道如何電鍍銀,那就只能用真銀做假銀幣了。既然同樣是白銀,為什麽還要偽造?有幾個方面壹方面,進口的真銀真幣更精致,但是這些進口的成本更高。另壹方面,我用電子儀器測量了壹批看起來壹模壹樣的真銀幣和假銀幣,規律是後者輕了三克左右。那是企圖欺騙大約百分之十三。但在那個年代,銀幣很值錢(市面上壹般都用銅幣),很容易被騙。於是,真幣和假幣壹起流通,就像20年前人民幣和外匯券壹起在中國流通壹樣,面值相同,價值不同。懂得用外匯券砍價的,購物大打折扣,不懂的,跌入差價。真銀假幣是劣幣,真銀真幣是良幣。兩者壹起循環。劣幣不會將良幣驅逐出市場,這證明了著名的格雷欣法則是錯誤的。我已經分析了這條愚蠢得可憐的法律。這裏還有壹個證據。

真銀假幣的存在還有壹個更重要的原因(我覺得以前還挺流行的)。那是因為進口的銀幣不夠,光緒以來的政府不夠。對真銀和假幣有真實的需求。中國銀礦不多,但中國長期與西班牙有貿易往來,後者占領了銀礦豐富的墨西哥。中國可以進口,用真銀仿造。

  • 上一篇:微信怎麽才能收藏全部的聊天記錄?
  • 下一篇:我有幾張薩達姆頭像的紙幣,有收藏價值嗎?(有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