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賞石家劉水先生
Giving expression to the feeling of Yu Hua stone
—Record of an expert of Mr.Liu Shui,the expert in the visual stone
劉水先生,年過七旬,因患中風,半身不遂,現客居在臨江的燕子磯公園內,伴著峭壁懸巖和奔騰不息的長江,健身、讀書、賞石、寫作,筆耕不輟,過著壹種陶潛式的隱士生活。初識劉水先生,和常人壹樣,無特別之處。然而當我們走近劉水先生心靈世界,妳會感受到壹個平淡如水、波瀾不驚的賞石大家背後,湧動著的生命激情與勤奮的活力。
如果妳去問劉水先生,這世界上什麽東西最美?他會毫不猶豫地告訴妳,雨花石最美;如果有人間他,妳為雨花石事業嘔心瀝血,不圖名利,是否值得和後悔?他會坦然地說,我很高興,因為我從事的是壹項值得為之付出畢生精力的美好事業。
是呀,多好的回答。這是壹個賞石家的胸懷,也是壹個事業家的癡情!對雨花石文化的探求,對雨花石事業的執著,是他人生奮鬥不竭的源泉和動力。
六合是雨花石的故鄉,劉水先生是土生土長的六合人。少年時代,他就愛上的美麗的雨花石。參加工作後,走南闖北,但始終不忘故鄉情雨花緣。到了知天命之年的上20世紀80年代,他幾乎舍棄壹切,與老伴李菊榮壹起,全身心地投入到雨花石王國,為弘揚雨花石文化,歷經各種艱難,沖破阻力,紮實工作,無私奉獻。1987年,他和幾個誌同道合者,征集雨花石收藏者的藏石,拍成照片,分為山水、花卉、人物、動物、抽象、奇巧6大類,送到江蘇古籍出版社,得到當時高紀言社長的支持,當即聘請他為特約編輯,與該社美編郭寶林、章躍達合作,經過兩年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在1989年國慶40周年前,出版了中國歷史上第壹本大型圖集《雨花石珍品集》,此書先後在香港、華東和江蘇三次獲獎,並被文化部外聯局選為對外文化交流圖書。
1989年,在南京博物院舉辦“雨花石收藏家珍品暨雨花石藝術家作品聯展”開幕新聞發布會上,劉水首次提出弘揚“雨花石文化”這壹主題。1990年,他與主辦單位工作人員壹道,到北京舉辦了第11屆亞運會藝術節“中國雨花石展”,他做了大量的組織工作和文字工作;這次石展觀眾絡繹不絕,好評如潮,享譽京華。
劉水先生藏石
為了使自己真正成為雨花石賞石園地的行家裏手,他既註重理論學習,又重視收藏研究,從實踐到理論去發現和探求雨花石的審美價值。他認真學習壹系列美學、文學、地質學等相關書籍,走訪王朝聞等美學大師,加強與地質教授和全國石友的交流,拓寬視野,博采眾長;而且還與石農打成壹片,成為好朋友,註意與他們進行賞石心得體會的交流,豐富自己的感性認識。積於時日,他的收藏和研究達到較高水平。
1990年,在首屆全國觀賞石研討會上,他宣讀了《雨花石的觀賞價值》論文,首次提出了雨花石“六美”,即質地美、形態美、紋理美、色彩美、呈像美、意境美;此後,他又提出了“雨花石三勝”的觀念:不是藝術品勝似藝術品,不是寶石勝似寶石,不是文物勝似文物;繼而又提出賞石“十德”:為仁、益智、礪誌、怡情、養性、尋樂、交友、弘文、健身、悟禪。1992年,他把多年的賞石實踐上升為理論,撰寫了《雨花石鑒賞》壹書,這是壹本研究雨花石成因、文化歷史和審美特征的學術著作,特別是他提出的“六美”、“三勝”、“十德”和“天為藝術、人為藝術、天人合壹藝術”三類藝術的觀念很快在觀賞石界流行,並在賞石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著名美學家王朝聞題字褒揚他“對美學提供新貢獻”、“對群眾美育提供獨特貢獻”;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武中奇贈他“雨花魂”墨寶;著名人士廖靜文題字稱他是“研究雨花石的專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科技日報》均刊專文介紹他的事跡。1995年,他撰寫《雨花石》電影劇本,由文化部投資,上海科教電影制片廠拍攝成電影,譯成10種外國語言,由文化部外聯局,發至駐外使領館宣傳。1989年,他在《南京日報》刊文,建議創辦“雨花石節”;1999年,應雨花臺烈士陵管理局邀請,起草了“南京首屆雨花石藝術節方案”,參與策劃在南京雨花臺舉辦的“南京首屆雨花石藝術節”;此後,每年舉辦壹次,形成節日化。長期以來,他還為中國觀賞石協會的成立,做了壹系列有效的促進工作。
由於他為弘揚石文化尤其是雨花石文化,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因而榮獲中國石文化專家研討會貢獻獎。先後被中國觀賞石協會、江蘇省觀賞石協會、南京雨花石協會、北京大學奇石協會聘請為顧問。
劉水先生,歷經滄海,保持本色,任憑亂雲飛渡,堅守矢誌不移。目前他正在撰寫壹本觀賞石專著,用壹顆赤子之心,孜孜不倦為觀賞石事業作貢獻,在潤物細無聲的悄無聲息中,詮釋著觀賞石那無言而坦誠的曠世之美和奮鬥不息的永恒信念。
劉水先生工作、生活的地方——南京雨花石文化研究院
中國觀賞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