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我國古代的文房四寶各出自什麽地方

我國古代的文房四寶各出自什麽地方

文房四寶

徽 墨

徽墨產於徽州地區的屯溪、歙縣、績溪等地.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徽墨以松為基本原料,滲入20多種其他原料,精制而成.成品具有色澤黑潤、堅而有光、入紙不暈、經久不褪、馨香濃郁及防腐防蛀等特點,宜書宜畫.高檔徽墨有超頂漆煙、桐油煙、特級松煙等.

徽墨的生產始於南唐.創制人是奚超、奚廷父子.唐中葉至唐未,由於藩鎮之亂,連年征戰,大量的人口和經濟重心南移,奚氏壹家由河北易水(今易縣)南遷,為黃山白嶽之奇和練溪、新安之妙所吸引,遂定居歙州.奚氏父子本是制墨能工,此時得皖南的古松為原料,又改進了搗松、和膠等技術,終於創制出“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經久不褪,香味濃郁的佳墨.南唐後主李煜,雅愛書法繪事,將召奚廷擔任墨務官,井賜給“國姓”的獎勵.於是,奚氏全家壹變而為李氏.李廷成為古今墨家的宗師.宋宣和年間,就出現了“黃金易得,李墨難求”的局面.

歙 硯

我國四大名硯之壹.因取石於古歙州(今歙縣)的龍尾山,故稱“歙硯”.歙硯已有壹千二百多年歷史.歙硯石質堅韌,具有下墨快、不損筆鋒、墨水不涸、洗之易凈等特點,其中“堅潤”二字體現了歙硯的特色.歙硯的品種繁多,其中以羅紋、眉子為上品.

歙硯始於唐開元年間.據五代陶谷《情異錄》記載,唐開元二年,玄宗賜給宰相張文蔚、楊沙等人的“龍鱗月硯”,就是歙州產的壹種較為名貴的金星硯.可見,歙硯的傳世至少有壹千二百余年了.

宣筆

涇縣產筆,歷史久遠.相傳古代自有書契以來,我國便開始有筆,不過早期的毛筆很簡易,也不叫筆.戰國時期楚稱筆為聿,吳稱不律,燕稱弗,到了秦代始稱為筆.據記載,公元前二二三年,泰將蒙恬南伐楚國,路過中山(即現在宣城、涇縣壹帶),得 到毛純質佳的兔毫,遂制造出第壹批改良的秦筆.後人因稱豪恬為筆工之祖師,那麽,這種以中山之毫所制的親筆,應該說就是今天宣筆的祖先了.

宣筆選料嚴格、精工細作,具有裝模雅致,毛純耐用,剛柔得中,尖圓齊健兼全的獨特風格.唐、宋時代,宣城兔毫(又稱紫毫)筆極受書畫名獲的仰慕和追求.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寫下膾炙人口的《紫毫筆詩》:“江商石上有老兔,吃劉飲泉生紫毫,宣城工人采為筆,千萬毛中揀壹毫.”又雲:“每歲宣城進筆時,紫毫之價如金貴.”詩人耿偉在親試宣筆後,欣然寫 了《詠宣州筆》,盛贊道:“落紙驚風起,搖空邑露濃,舟奇與紀事,舍此復何從!”唐律把宣筆列為“貢品”,作了“歲貢青毫六兩,紫毫二兩”的規定.到了宋代,筆工巧匠輩出,制筆技術又前進了壹步,筆桿的雕鏤藝術也達到了精美絕倫的地步.當時全國制筆業中,以宣城諸葛高、諸葛漸、諸葛元等名聲最重.梅聖俞詩贊:“筆工諸葛高,海內稱第壹.”著名文學家蘇東坡 應試時用宣州筆,經“終試不敗”,遂“以為珍玩”,平生書字每得諸葛筆則宛轉可意,自謂除宣城外,不僅嶺南無筆,就連“都下”亦無稱心之筆.宣筆產於我省涇縣,已有二千多年歷史.因品質優良,曾被列為“貢品”、“禦用筆”.宣筆選料精慎,工藝要求嚴格,主要以兔毛、羊毛、狼毛為原料,有“裝潢雅致、毛純耐用、剛柔適中、尖圓齊健”的獨特風格.有260多個品種,其中“古法胎毫”、“夢筆生花”’、“蓮蓬鬥筆”等品種,為筆中精品.

宣紙

宣紙因產於古宣州而得名.有壹千多年的歷史,宣紙生產主要集中在徑縣.宣紙因質地細薄、棉韌、潔白、緊密而著稱於世. 以耐老化、拉力強及不變色為最大特色,有“千年壽紙”之稱.紅星牌宣紙獲全國著名品牌.

宣紙宣筆產於涇縣,至今已有壹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史籍對宣紙的記載,最早見於唐.唐乾符年間,書畫評論家張彥遠著《歷代名畫淚》中雲;“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臘之,以備摹寫.”這說明唐代造紙術已頗發達,並開始把宣紙用於書畫了,但制作水平尚不高,仍需“用法臘之”,方可“摹寫”.

另據《舊唐書》記載,唐天寶二年(公元七四三年),江西、四川、皖南、浙東都產紙進貢,宣城郡壹地獻紙尤為精美.到南唐時,後主李煜監制的澄心堂紙.“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落光潤,冠於壹時”,可謂是宣紙中之精品.宋代大畫家李伯時,曾用澄心堂紙畫了壹幅《五馬圖》,流芳百世.

  • 上一篇:Oppo谷歌鎖解鎖教程
  • 下一篇:Safari收藏欄標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