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6日上午,我和朋友去浦城縣,先去參觀這裏的博物館。2007年10月25日,我第壹次來到浦城縣,就參觀了這個博物館。轉眼間,14年過去了,浦城縣博物館煥然壹新,浦城文廟更加宏偉。
?
文廟古建築坐北朝南,主要建築沿中軸線分布。廟前有六道龍墻,正門是靈興門。柳龍壁,又稱“萬仞宮墻”,是影壁和石牌坊的結合體。淩杏門原為木牌樓,後改為宮殿式。
進了淩杏門,就進了文廟,來到了浦城縣博物館。新建的和潘橋後是嵇門,門前長著壹棵1500多歲的側柏,是嵇在古代掛牌的地方,又稱“大城門”。唐朝貞觀四年(630),孔廟初建時,正殿就設在這裏。明代鄭德七年(1512),因“小規關”而改造為薊門。
?
薊門的東西兩側,有紀念歷代名官、士紳、名人的明觀殿和香仙殿。目前,薊門及兩側建築正在裝修,將成為博物館的遊客中心和銷售區。
穿過戟門,便是大成殿,殿前生長著壹棵700多歲的側柏。這個大殿坐落在壹個高約1米的基座上,寬五間,深三間。目前,廟內供奉著孔子和四個弟子的雕像,周圍是博物館收藏的各種古代匾額。
?
1976年,大成殿毀於大火,只剩下基座。後來,在臺基之上,修建了這座嶄新的大成殿。在大成殿前的東西兩側,有狹長的東蓋和Xi蓋,曾供奉孔子七十二弟子的雕像。今天,這是浦城縣博物館的基本展廳,以“重泉憶往事”為主題,展示浦城縣的歷史文化。
大成殿後是明倫殿,矗立在崇壽寺塔(蒲城北塔)下,三間房寬,四椽深。以前這裏是學者讀書講學的地方。如今,它已被改造成蒲城碑林,陳列著200多塊石碑。門前是壹座佛寺,名為牧婧寺,是唐貞元五年(789年)郭靈石等人所建。
?
明倫殿前有許多拴馬的木樁,東西兩側分別有張和殿庫司。明倫殿後面有壹片草地,是尊經閣遺址。明代,在尊經閣中,有嘉靖皇帝寫的“景宜珍”和程子寫的“四珍”。解放前,尊經閣被毀。
蒲城文廟建於唐代貞觀四年(630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古人祭拜聖人孔子的地方。宋、元、明、清時期,曾進行過修繕。民國二十五年(1936),在楊虎城的倡議下,這裏建立了公立教育博物館。抗日戰爭勝利後,這裏成為縣議會所在地;新中國成立後,這裏的重要建築相繼得到修繕。目前,作為浦城縣博物館所在地,這裏有2300多件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