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書院大多位於山中勝地,天府書院則位於繁華市區,人才濟濟。在晏殊和範仲淹的參與下,應天府書院逐漸發展成為北宋最有影響的書院。書院主要景點有:朝拜殿、大成殿、前講堂、書院大門、皇家圖書館、狀元橋、教導員室、明倫殿、回廊室等。範仲淹的南京書院有“壹切靠它”之說。《九代記》載:“天下之都宋行,引以為鑒。”元代趙所著《易學》壹書中“宋初四院,以應天院為首”1998年4月29日,國家郵政局在商丘舉行“四院”首次蓋章儀式。2015 3月13,應天學院被列為“河南省社會科學基地”。
應天府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後晉(936-947)。唐朝滅亡後,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的分裂時期。官方學校遭到破壞,徐翔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中原有壹批私塾,應該是天府書院的產物。當時,商丘人楊雲願意接受教育。在趙誌將軍的幫助下,他創辦了綏陽學校,並召集人們講學。他死後,他的學生齊·文同繼續管理學校。它培養了宗都、徐翔、、高翔賢、郭等名人,後來成為太極的重要官員。睢陽學堂逐漸形成了壹個學術文化交流和教育中心,但在齊死後,學堂壹度停辦。
在大學襄河二年(公元1009年),城中財主在齊讀書的地方投入黃金300萬,修建房屋150間,藏書1500余冊,招收學生。次年,齊之孫齊順斌受聘為主治醫院,任助教,創辦書院。“伯陽萬物,多有講座。”。他願意把自己的知識犧牲給官員,真正的宗室皇帝也會誇他,“臉會打。”他頒布了壹道詔書,表彰唐明的學者。他為明代學者盛都寫過《文選》。前政事陳耀祖曾題,名應天府書院。應天學院轉制為公立學校,政府為學校劃撥了10公頃的辦學用地。宋2月24日給書院的信1009。自此,應天書院獲得了官方地位。書院是宋代官方承認的早期官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