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銅佛像收藏(明代)
鼓樓南街的古佛齋,專營金、銅佛像。主人姓王,人稱“佛王”。雖然經營的佛像數量不多,但老實說,和其他店相比,真的多,假的少。我熟悉“佛王”,我沒見過“佛王”。他曾神秘地告訴我,他收藏的佛像有相當壹部分來自外地的壹家國有文物商店。他給別人送禮,開關節,人家得了好處就低價賣給他,從中他也嘗到了不少“甜頭”。這可能是推心置腹的說法,但事實是否如此,自然無從考證,我也不知道。
因為喜歡藏佛像,所以經常去古佛齋閑逛。我曾經看到玻璃櫃裏陳列著兩尊佛像。壹件是觀音銅像,高約27厘米,頭頂皇冠,寬袖上衣,敞胸赤腳,底部有蓮花座,後面有大火焰背光。另壹個是創始人的雕像,壹張溫暖的臉,垂著眼睛,穿著僧衣,光著右臂。他的右手在膝蓋前觸地,左手封禪。高度不到前者的壹半,大部分貼金已經脫落。“佛王”見我對這兩尊佛像感興趣,便湊過來說:“銅觀音像好像是剛從家裏請來的。據說是宋朝的。喜歡的話可以給2000塊。老祖宗像元朝,路挺好,但是價格怕妳接受不了。妳真的要給1萬元。”幾經討價還價,最終決定青銅觀音像1000元,始祖像8000元。
相比較而言,祖先畫像的真偽比較容易辨別,出自元代的更“開放”。青銅觀音像雖與真品相似,但不太“開放”,疑似贗品。但我覺得青銅觀音便宜,祖宗像價格太高,就交了1000元把青銅觀音留下了。
把青銅觀音請回來的那天,我就覺得不對勁。這個形象外表銹跡斑斑,形象端莊好,各方面大體說明。但是,當我仔細觀察細節的時候,我發現我的臉是粗糙模糊的,我的穿著細節就更不清楚了。我的手指是直的,衣服的線條、流蘇和腳趾也不清楚,銅又硬又重,缺乏靈活性。古代工匠對宗教的虔誠,對宗教藝術的理解和技巧,都是現代普通人無法企及的。這個形象如此模糊邋遢,怎麽能說出自宋代呢?我很快意識到這是壹個偽造的副本,我被騙了!那天正好去文物管理所,就帶走了。我請擅長瓷雜鑒定的李先生看壹下。李先生認為這個形象從各方面來說都是模仿的特征。他說:“這種佛像看起來幾乎密不可分,但如果妳稍微註意壹下細節,就會覺得僵硬不堪,有礙觀瞻。這都是因為在復制過程中無法完整再現細節。”李先生問我這花了多少錢。我告訴了妳真相。李先生壹再安慰我。我說:“這壹次,我更明白了,造假是為了利益,缺乏藝術修養,急功近利,造假不能和原作相比。以後我看佛像壹定要抓住這壹點。這次,我來交學費!”
很快我又得到壹個消息:2005年秋,在眾多金光閃閃的金銅佛像中,有壹尊高27厘米的元代甘露舍日尼瑪派上師像,上師帽塗成紅色,面部和手臂用黃金裝飾,十分通透。上師雙目圓睜,左手以禪定封印,手持花瓶延壽,右手以文字封印。裏面是僧裙,外面是正袈裟。全身服裝線條流暢圓潤,結坐蓮花座上。這尊佛像的底價其實是654.38+0.8萬元到25萬元。另壹尊元末青銅鎏金佛像,高50.5厘米,慈眉善目,表情肅穆,左手禪定印,右手觸印,發髻上有蝸牛毛和寶珠。額頭寬,眉毛高,眼睛垂下來,耳垂和肩膀大,穿著右撇子袈裟。此佛像底價80萬元至654.38+0萬元。這件事讓我想起了元代“佛王”的祖師雕像。雖然不如國家拿走的兩尊,但確實是元代作品,價值應該很可觀。
銅觀音像(贗品)
好奇心驅使著我再次踏進了古老佛寺的門檻。當我再次尋找元始天尊,再次思考時,“佛王”開口了:“元始天尊已經讓壹個北京買家花10000元走人了!”但他對我要求留下的所謂宋代銅觀音像保持沈默。我以為沒什麽,保持沈默,把苦水吞到肚子裏。再談有什麽意義?丟了東西就離開了古佛齋。
壹般情況下,經營古董的人對自己的東西心中有數,價格的高低取決於物件的質量和真偽。尤其是搞專項的賣家,本來就很了解自己的事情,把自己的事情“說清楚”。我們不能只買便宜的東西。俗話說“從南京到北京,買的不如賣的。”作為藏家,我們寧願花更高的價格去買“開門見山”的藏品,也不願花更低的價格去買“模棱兩可”的東西。很多時候,“便宜就是當”。
作者收藏的青銅佛像(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