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岸故宮開始互相官方訪問與交流, 相關之議題也成為群眾之焦點, 大家有興趣的是臺北故宮館藏偏向哪壹方面呢?與北京故宮又有什麼不同呢?
當初挑選裝箱運至臺灣的文物, 著重具有在中華文化延續性的文物, 也就是著重在各朝歷代的重要文物。但由於時間以及載運船只不足, 因此大件器物大多舍棄不帶。也因此大件器物成為北京故宮的特色比如大禹治水玉山以及磁王等。
然,臺北故宮帶走的器物,以當時的博物學來說, 皆多為上上等。比如:
在書畫方面, 當時記載於宣和畫譜, 石渠寶笈, 秘殿珠林 中幾乎當時國民政府所能拿到的全部的宋元以及重要繪畫皆裝運至臺灣,至於有些留在宮中的,則大多為來不及清點或是在當時有爭議的書畫, 比如徽宗的聽琴圖。在青銅器方面, 當時選擇自兩晉、隋唐、宋、元、明、清代, 歷代王朝交替而傳下來的傳世國器以及重要史料價值的河南出土文物裝運至臺灣。在瓷器方面選擇在該種類中最為精美的,比如紅寶石僧帽壺就是當時最好的紅寶石宣德款瓷器, 再比如當時所能找到依據”埏埴流光測”中記載的23件汝瓷全都帶來了臺灣。所謂“天下名瓷,汝窯為魁”, 如果汝窯是瓷器中的第壹的話那這件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北宋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就是汝瓷中第壹了, 因為她是現存汝磁中唯壹完美無暇 幾乎看不到顯著開片的北宋汝瓷。 此外臺北故宮當時著重在年代較久遠的宋代五大名窯,因此五大名窯幾乎重要作品悉數都運到了臺灣。而之後的元代以及明代清代希珍瓷器,比如元朝青花, 成化鬥彩, 萬歷五彩的最精美作品, 特別是康雍乾三代最重要的瓷器-琺瑯彩瓷, 當時皇宮中只剩下460幾支, 其中460件被帶到了臺北故宮。
再器物方面(當時僅簡單分為這幾類) 著重在點集中有記載的器件, 比如乾隆欽定《西清硯譜》所收載之中華古硯正譜為二百方、另有附錄者為四十方,總計為二百四十方。藏於臺灣故宮博物院95方。或是皇宮禦用珍玩(比如多寶閣), 或是具有特別難得雕刻技法(比如痕都斯坦玉器), 這是種壹器壹色 薄胎如蟬翅的玉器, 乾隆詩雲:「西昆率產玉,良匠出痕都。」痕都斯坦玉精品,原均集中於北京紫禁城內乾清宮暖閣內與圓明園殿座之中。乾清宮於乾隆歸政前,被壹場大火燒得精光。圓明園則在八國聯軍時被毀, 因此所有現存古籍善本所提及的痕都斯坦玉精品當時幾乎全都到了臺北故宮。
所以早期有人說北京故宮有宮無寶, 臺北故宮有寶無宮, 但是北京故宮經過這數十年來從全國各地徵集以及許多海內外人士的無私捐獻, 加上許多考古挖掘, 館藏文物回到了180幾萬件, 如果扣除瓷器標本破片, 以及不完整的器物, 或不具歷史價值的文物, 精品部份大約有30萬件, 這大概與臺北故宮近70萬件扣除後大約30萬件差不多。所以單看壹個部分都是不全的。在分類方面, 由於當時清朝才滅亡不過20年因此當時帶走時認為清宮的服飾是不重要的, 但現在卻恰恰成為北京故宮寶貴並引以為傲的收藏, 再比如當時沒來得及運走的明清官窯, 也成為北京故宮重要的收藏,這與臺北故宮宋代五大名窯的收藏架構起完整的中華瓷器歷史。自解放以來, 北京故宮大肆收購了揚州八怪等明末清初時期的畫家。恰好與臺北故宮收藏唐宋書畫成為互補。所以不論臺北故宮還是北京故宮好。這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這兩個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博物館之ㄧ, 臺北故宮在1960被世人稱為世界4大博物館(有人稱為5大, 因為考量冬宮多為18世紀以後文物, 古代文物遠不如臺北故宮因此難以比較), 而北京故宮被稱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之ㄧ。羅浮宮, 大英博物館, 大都會博物館都是從其他國家掠奪文物, 而館藏文物多非自己國家文物的非單壹式博物館。但是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卻是全世界公認第壹(實在難分軒輊)的單壹式的博物館。都是世界級最偉大的博物館之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