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故宮裏都有哪些宮殿?都是幹什麽用的?

故宮裏都有哪些宮殿?都是幹什麽用的?

1、永和宮

永和宮是始建於明代的中國宮殿建築,屬於內廷東六宮之壹,位於承乾宮之東、景陽宮之南。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永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今名。

清沿明舊,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乾隆三十年(1765年)亦有修繕,光緒十六年(1890年)重修。

明代為妃嬪所居,清代為後妃所居。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後久居此宮,生子胤禛,即後來的雍正帝。

其後乾隆帝愉貴妃珂裏葉特氏,又有道光帝靜貴妃,鹹豐帝的麗貴人、斑貴人、鑫常在等先後在此居住。光緒大婚後為瑾妃居所。

2、乾清宮

乾清宮是內廷正殿,即民間所謂“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中的第壹座宮殿。乾清宮面闊9間,進深5間,高20米,重檐廡殿頂。殿的正中有寶座,兩頭有暖閣。

乃明清十六個皇帝的寢宮: 明朝的十四個皇帝和清代的順治、康熙兩個皇帝,都以乾清宮為寢宮(自雍正始移居養心殿)。他們在這裏居住,也在平時處理日常政務。

清代順治、康熙年間,乾清宮與政務關系相當密切,皇帝在這裏讀書學習、批閱奏章、召見官員、接見外國使節以及舉行內廷典禮和家宴。雍正帝雖移居養心殿,但還是經常到這裏選派官吏、批閱奏文。

3、坤寧宮

坤寧宮位於北京紫禁城交泰殿北,屬於北京故宮內廷後三宮之壹,位於交泰殿後面。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兩次毀於火,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

在明代,坤寧宮是皇後的寢宮。面闊九間,原來是正面中間開門,有東西暖閣。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打進北京時,崇禎皇帝的皇後周氏就是在坤寧宮自縊身亡的。

在順治十二年,清朝對坤寧宮進行了改建,除東西兩頭的兩間通道外,將正門開在偏東的壹間,改菱花格窗為直條格窗,殿內西部改為三面環形的大炕,使此殿的內外裝修都不同於其他宮殿。

按滿族的習俗把坤寧宮西端四間改造為祭神的場所。從東數第三間開門,並改成兩扇對開的門。進門對面設大鍋三口,為祭神煮肉用。每天早晚都有祭神活動。

凡是大祭的日子和每月初壹、十五,皇帝、皇後都親自祭神,所祭的神像包括釋迦牟尼、關雲長、蒙古神等畫像15—16個。每逢大的慶典和元旦,皇後還要在這裏舉行慶賀禮。

自此以後,坤寧宮就成了專門的祭祀場所,也是壹個十分神聖的地方。當然,它還有另外壹個功用,就是皇帝大婚的新房。清朝皇帝大婚時要在這裏住兩天,之後再另住其他宮殿。

當然,如果皇帝在即位之前就已經結婚的話,就不能享受這種待遇了。所以清代只有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緒三個皇帝用過這個洞房。

4、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明清古代宮殿建築,東方三大殿之壹,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位於北京紫禁城(故宮)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宮奉天殿建成,稱奉天殿。

明嘉靖四十壹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後屢遭焚毀,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

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後、命將出征,此外每年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

清初,還曾在太和殿舉行新進士的殿試,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舉行,“傳臚”仍在太和殿舉行。

5、景仁宮

景仁宮是明清宮殿建築,屬於內廷東六宮之壹。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長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宮。清代沿用明朝舊稱,於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緒十六年(1890年)先後修繕。

宮為二進院,正門南向,名景仁門,門內有石影壁壹座,傳為元代遺物。前院正殿即景仁宮,面闊5間,黃琉璃瓦歇山頂,檐角安放走獸5個,檐下施以單翹單昂五踩鬥栱,飾龍鳳和璽彩畫。

景仁宮明代時為嬪妃居所。明宣宗的第壹任皇後胡善祥被廢之後就居住在此宮。清順治年間,這裏是孝康章皇後佟佳氏(當時為佟妃)的居所。順治十壹年(1654年)三月,康熙帝生於此宮。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和碩裕親王福全喪,康熙帝為悼念其兄,再次於此宮暫居。其後此宮壹直作為後妃居所。光緒帝的寵妃珍妃他他拉氏也在此宮居住過。

百度百科——乾清宮

百度百科——坤寧宮

百度百科——太和殿

百度百科——景仁宮

百度百科——永和宮

  • 上一篇:收藏來歷不明的銅幣
  • 下一篇:新娘鞋系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