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的合格父母
“教育母親”這個詞不壹定要用貶義來理解。被稱為熱心教育的母親,是做母親當之無愧的榮譽,但不稱之為教育母親,就不公平了。
但實際上,日本報刊上使用的“教育母親”壹詞,大多是半真半假。指的是不僅熱衷於教育,而且熱衷於超越極限,偏離正常軌道,誤入歧途的母親。說白了就是指那些以教育的名義過度幹涉孩子生活的母親,這樣的母親被稱為“教育型母親”。
對比過去和現在,過去的家庭主婦因為家務,沒有太多時間過問教育問題。原則上,教育方面的重大計劃和政策都掌握在父親手中,母親沒有太多的插嘴余地。但二戰結束後,實行男女平等原則,家庭主婦通過參加“廚房革命”,在壹定程度上從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
不僅如此,封建家庭制度崩潰後,原則上家庭已經成為以夫婦及其子女為核心的生活單位,丈夫有了社會職業,子女教育的責任完全落在了母親肩上。但這些條件只能導致熱心教育的媽媽,不壹定能導致“教育媽媽”。
以前我教家長會,即使媽媽參加,也只能作為爸爸的代理人參加,地位不高。但是到了PTA,情況就反過來了。雖然會長多由父親擔任,但PTA的出席者多為母親,因此成為戰後解放女性的社交場所。這看似是壹件好事,但家長會的初衷不是為了開展社會活動,而是為了做好教育工作。但是媽媽們在PTA Show ii中學到的教學‘教育’的內容到底是什麽?我剛聽了校長關於教育政策的演講。
從班主任那裏聽到了壹些關於孩子學習態度的介紹,但就連這點小事也成了大多數媽媽最不重視的。在PTA社交場上,媽媽們最感興趣的就是欣賞對方的衣服和裝扮。說到最實際的孩子教育問題,就是自己的孩子會不會落後於其他孩子會不會被落下,這是壹種競爭。
聽說別人家孩子要學鋼琴,我就想:我家孩子也得學...這種競爭心理大多是基於虛榮心。既然那裏的那件事是其他孩子做的,那麽他們自己的孩子也得做。這不是壹種基於自己孩子實際的教育行為,而是壹種無視他們的利益,不考慮他們的接受程度而強加給他們的壹種強制。於是,孩子們開始艱難地參與到母親的教育中來。誰家孩子上補習班,自己家孩子也上,誰家孩子上英語班,自己家孩子也上。
於是強制越來越強烈,過多的幹涉成為“教育母親”的壹個特征。這裏往往有專門研究教育學的人無法理解的東西。被稱為“教育媽媽”的人,總以為只要從外部限制孩子,總會有所改變。
如果這種外在的限制真的起作用,那麽沒有什麽比教育更簡單的了,教育者應該失業。歐洲18世紀的哲學家如康德、赫爾巴特等都曾認為,對孩子施加外在的限制,就應該塑造出什麽樣的人物。
但最後都改變了想法,主張教育要建立在對孩子的仔細觀察上。特別是赫爾巴特等人還為此建立了壹套自成壹體的教育理論。可見,切不可隨意給孩子施加外界的限制,更何況“教育媽媽”對孩子的幹擾,大多是基於虛榮心和競爭心理。壹個孩子的成長從來都不是“教育型媽媽”想象的那樣。想教他什麽他就去做什麽,他就按照教育媽媽的思路成長。然而情況往往相反,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
“教育媽媽”的環境和過分關心孩子的媽媽是不壹樣的。“教育母親”出現在孩子到了壹定年齡,可以圍繞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