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文物與博物館學冷門嗎?

文物與博物館學冷門嗎?

是冷門了。

專業解析

什麽是文物與博物館學?

蘭州大學魏文斌老師介紹:“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簡稱文博專業,它主要涵蓋了文物學和博物館學,並與考古學關系極為密切,是壹門內容較復雜、內涵較豐富的人文學科。從某種程度上講,文物與博物館學是屬於文化遺產學(廣義)的壹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中的文物與博物館學(2012年以前叫博物館學),與歷史學專業、世界史專業、考古學專業、文物保護技術專業(特設專業)同屬歷史學類,畢業生獲得歷史學學士學位。

本科階段學習什麽?

以蘭州大學為例,本科階段學生主要學習的課程有:

基礎課包括文物學概論、博物館學概論、考古學通論、文化遺產概論。

專業課包括博物館學史、考古學史、藏品管理與編目、博物館陳列與設計、博物館社會教育學、文物保護技術、博物館實習、中國考古學、文物鑒定、文物管理與法規。(各高校開設課程可能略有不同,以高校實際設置課程為準)。

畢業生小郭說:“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跨學科,面很廣,有很多東西可以學。此外,我們有很多的實踐環節,比如會去參觀考古工地和博物館。我覺得這個十分有意思。”

文博專業與考古學專業的區別

有人稱考古學為“人類歷史遺存的搬運工”,“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

壹般考古學專業的學生都要參加田野調查和發掘工作,如南京大學考古專業有壹整個學期的野外文物發掘實習。

從課程設置看,文博專業可以說更註重室內。如北京大學同時開設了這兩個專業,除了都要學中國考古學、田野考古學概論、文物法規與行政管理外,文博專業還要學博物館陳列內容設計、博物館設計初步、博物館藏品管理、博物館陳列形式設計等課程。

專業與就業

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數據顯示,2015年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畢業生規模為500人至600人,近三年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本科就業率為:2013年(70%-75%)、2014年(70%-75%)、2015年(55%-60%)。

文物事業發展“黃金機遇期”,需要高素質人才

《全國文博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綱要(2014-2020年)》中指出:

“我國文博人才隊伍總體狀況與建設文化遺產強國的要求尚不相適應。人才總量短缺,隊伍結構不合理,人才素質偏低,特別是高層次領軍人才、科技型專業技術人才、技能型職業技術人才、復合型管理人才嚴重匱乏。”

當前我國文物事業正處於高需求、快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到2020年,文物行業從業人員規模將從現有的12.5萬人增至13.0萬人,文博人才資源總量從現在的10.3萬人增至10.7萬人。

從綱要中可以看出,預計到2020年文博人才總需求量增長並不大,但2015年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畢業生規模也僅為500人至600人。文博專業絕對算不上是熱門專業,但更凸顯了該專業自身的特點——就業對口性很強。

貌似冷門,實際就業前景不錯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嚴建強教授說:

“現在社會上可能還會有壹部分人認為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很冷門,畢業生很難就業。

實際上,相比之下,文博專業學生的就業前景很不錯,當今的文化遺產熱、博物館熱、文物收藏熱的興起已經顯示了這壹專業的潛力。就拿2012年國家文物局的統計看,全國***新建了395座博物館,平均每天增加1.08座,對從業人員的需求量可想而知。

  • 上一篇:在哪裏可以找到收集的新聞?
  • 下一篇:施耐庵和劉伯溫的故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