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名攝影愛好者,我從2007年開始使用數碼相機,已經積累了上萬張圖片。主題涉及人文紀實、自然生態、宏觀小品等。
攝影之初,和大多數影友壹樣,純粹是為了自娛自樂,豐富業余生活,發現身邊的美好。隨著時間的推移,圖像會填滿計算機硬盤空間。
網絡時代,相互交流變得快捷順暢。和電影朋友壹樣,我也把自己的照片發到微信朋友圈或者QQ空間。每次豎起大拇指,得到片刻的滿足,就覺得攝影水平的提升很小。
2016年夏天,我開始接觸自媒體圖文編輯軟件“美片”,嘗試用這個圖文並茂的強大平臺,講述自己影像中的情感,以及背後的故事。
那麽,美片的剪輯軟件有什麽好的呢?好處在哪裏?
@最多可以同時顯示100張圖片,圖文編輯可以為所欲為。
@可以讀圖、配圖、加背景音樂、動態視頻,生動悅目;
@可以實時修改文字和更新圖片,不斷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
@可以分享微博、微信朋友圈、QQ等媒體平臺,作品廣泛傳播;
可以發美文到相應的圈子,查看閱讀量和瀏覽者的地理數據。
癡迷這個媒體壹年多,編輯制作了20多部精美的作品,或長或短。
下面就來分享壹下我們如何用美文來補圖,和影友們講故事的經驗:
在數字時代,攝影變得非常容易。單反相機可以拍,手機也可以拍。
網絡時代,只拍照片不註重剪輯,不善於講述圖像背後的故事。妳付出時間和金錢代價拍出來的作品,瞬間淹沒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很難達到有效的傳播目的。
業余時間拍攝了壹定數量的安徽濉溪古鎮石板街人文紀實影像。壹年四季拍攝荷花的生態主題影像;拍了壹個看起來並不宏大的小品...
有了美文,我嘗試對紛繁復雜的影像進行梳理、歸類、提煉、分析,如人文紀實《老街》系列,編輯制作了《石板街的歲月》、《打開老城的門》、《觸摸歲月的墻》、《鎖住門把手》、《門板上的山水畫》五個主題系列。
以美文《在老城區開壹扇門》為例,即圍繞老城區石板街,將與老門相關的形象有條不紊地串聯起來,每壹個形象都用自己的話講述著老街上人們的真實狀態和感受。這麽美的文章,就像壹本漫畫,有故事,讓平凡的形象變得不平凡。
在有美文之前,我也時不時遇到這樣的困惑。我拍的作品發到了微信朋友圈。由於形式的限制,每張照片都難以展開,網友無法準確理解圖像的意圖和想法。
而且電影攝影師看到網上有些影像構圖、光影都很平,但是因為有了文字“畫外音”,觀眾會隨著文字理解影像的含義,壹起被感動。
學會用漂亮的文章,以文配圖,以文配圖,為自己做壹個編輯。在剪輯和講述圖像背後的故事的同時,也會潛移默化的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觀察能力。反過來,對以後的拍攝也是壹個有效的促進。
以上作品是《壹個簡短的照片談話》中的精美作品之壹,是用手機拍攝的。拍攝的思路是發現並關註身邊偉大的小主題和場景,表達自己的感受,培養精細兒童的觀察能力和化繁為簡的能力。被分組在壹起,看似簡單又容易被忽略的題材,是否有壹些獨特的視角和獨特的感受?
其實在攝影中,每個人都會遇到瓶頸,止步不前,對拍攝毫無興趣。在編輯圖文美文的時候,妳會在修改和對比中發現自己的破板和不足以及審美能力的缺陷。
比如公認的最好的,也是最難的夏荷。如果不了解它的自然生長習性、開花開合特點、荷花品種和色彩的寓意,拍出來的圖像要麽缺少壹些韻味,要麽俗氣、普通。
再比如荷葉和蓮莖是怎麽呼吸的。水滴為什麽能留在荷葉之間?為什麽古代文人描寫荷花的詩詞那麽迷人?這些都需要功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功夫在詩外。
下面的夏荷花意象,配上帶有自己情懷的文學,更有新意,更有荷田輕扣夏天的故事。
我只是壹個攝影愛好者。自從我在美國編輯的幫助下制作圖片和文字後,我的攝影水平明顯提高了。從中身心愉悅,經常拍新東西。
作者簡介
魏龍傑,沈陽人,生於20世紀60年代。
網名:行走在安徽中部。
遼寧省旅遊攝影家協會會員。
安徽省攝影家協會會員。
英國CPPA商業肖像協會成員。
2007年開始學習攝影。特別喜歡人文紀實攝影。在安徽,幾年來拍攝了大量具有真情實感和人文情懷的攝影作品,並善於利用互聯網對自媒體的圖片進行解讀,講述圖片背後的故事。
作者攝影作品及專題攝影被沈陽日報、遼沈晚報、華商晨報、新安晚報、合肥晚報等多家主流媒體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