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瓚經典之作《六君子圖》。“六君子″此指:松、柏、樟、楠、槐、榆六種樹,以樹比喻君子。“遠望雲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擁坡陁。居然相對六君子,正直特立無偏頗。”這是黃公望在畫面題詩,由此詩而得名。
《六君子圖》,屬中國古畫。材質紙本水墨。長61.9厘米,寬33.3厘米。文物原屬私人收藏,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此畫是典型的三段式平遠構圖,壹水隔兩岸。遠景是天邊壹疊起伏連綿的山峰。
近景是土坡陂陀挺立的松、柏、樟、楠、槐、榆六棵樹,樹幹挺拔蒼勁,枝葉稀疏蕭瑟,秋風吹過,片片落葉飛舞而下,輕軟地落在土坡的縫隙中,高埂上。
樹木背後中景部分大面積留白卻非無物,寬闊的太湖水面靜水深流,茫茫無際,沒有壹絲的人跡,是如此的淒涼靜寂。
中年倪瓚的筆墨風格日趨成熟,惜墨如金,整個畫面沒有壹處贅筆。勾、皴用筆燥而靈動,山石用折帶皴勾、皴,這是倪瓚用筆的特色與創新,土坡兼用披麻皴乃至解索皴,使土和石的形態及質感分明。
樹分別以2株和4株聚合,樹葉則2株以線勾,4株為點葉,橫點、直點、介字點,前濃後淡錯落有致,栩栩如生。
樹身和坡石的結構折折處及暗部略施擦筆,然後以淡墨破染,濃墨點苔,達到結構紮實,層次分明的效果。
《六君子圖》以枯而見潤的簡練筆墨可謂經典,描繪湖光山色荒寒空寂,反映畫家失意落寞的心境。以倪瓚為代表的元朝後期文人繪畫的創創理念和紙本山水畫的“幹筆皴擦”筆墨技法已經完善成熟。
倪瓚,元末明初畫家、詩人,是“元四家″之壹。字元鎮,號雲林,江蘇無錫人。其祖父是本鄉的大地主,富甲壹方。倪瓚生活極為舒適,父早亡,從小由哥哥撫養。他的兩個哥哥是道士的上層人物,給他請“真人”王仁輔為家庭教師。倪瓚受家庭的熏陶,養成不問政治清高孤傲,潔身自好的個性。
倪瓚有“潔癖”,他的軼事被世人津津樂道,是從古至今無人超越的壹朵“奇葩”。平時喜好“洗”,洗死了樹木,洗跑了人,自建香廁等。
倪瓚日常衣物每日清洗若幹次,他的文房四寶有兩個傭人專門負責隨時擦洗。院裏的梧桐樹,也要命人每日早晚挑水揩洗幹凈。
奇葩壹:壹日好友夜宿家中,因怕好友不幹凈,竟起夜視察三四次,忽聽好友咳嗽壹聲,整夜擔心未眠。天亮派傭人四處尋找好友的痰吐在哪裏,傭人找遍每個角落也沒有看到痰的痕跡,又怕挨罵,只好找了壹片樹葉,吐痰在樹葉上送到倪瓚面前,他遠遠斜視了壹眼,厭惡地閉上眼睛捂著鼻子,叫傭人送到三裏以外的地方丟掉。隨即派人日夜清洗梧桐樹,擦完樹幹擦葉子,不久梧桐樹就被洗死了。
奇葩二:倪瓚因為太愛幹凈,很少近女色。他偶然看中了壹姓趙的歌姬,歌聲靈動,貌美如花,便帶回家留宿。他擔心歌姬不幹凈,叫她好好洗個澡,洗畢上床,用手從頭摸到腳邊摸邊聞,始終覺得哪裏不幹凈,命歌姬再洗,他又再摸再聞,還不放心,又洗。洗來洗去天已大亮,歌姬含羞帶恨,"哼”的壹聲跑了。
奇葩三:倪瓚如此好幹凈,畢竟也食人間煙火,有食入亦有排出之事呀,咋辦?他自有高招,自己設計監工建造香廁。他的香廁是壹座空中樓閣,用香木搭好格子,下面填土,中間鋪著潔白的鵝毛,“凡便下,則鵝毛起覆之,不聞有穢氣也。”
倪瓚後來的生活中遇到農民起義,他散盡家財,駕壹葉偏舟漫遊太湖壹帶,行蹤飄泊不定,走到哪裏畫到哪裏,《六君子圖》便是他遊太湖時所畫。此時期是倪瓚繪畫的鼎盛期,
這壹階階段倪瓚創作了《松林亭子圖》、巜漁莊秋霽圖》、《怪石從篁圖》、《汀樹遙岑圖》、《江上秋色》等許多力作傳於後世。
明代江南人以有無收藏他的畫而分雅俗,其繪畫實踐和理論觀點對後來的明清畫家以巨大的影響。八大山人曾臨摹倪瓚的繪畫《仿倪雲林山水》。
明初,朱元璋曾召倪瓚進京為官,他堅辭不赴,作《題彥真屋》詩雲:“只伴清水不染塵″,表示不願做官。明洪武七年(1374),身染病疾去逝,相傳死因是朱元璋派人所害。“秋風蘭惠比為茅,南國淒涼氣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
倪瓚至今被評為“中國古代十大畫家之壹”,英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將他列為世界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