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明代中期以後,中國火炮為何會和西方差距越拉越大?

明代中期以後,中國火炮為何會和西方差距越拉越大?

俗話說得好,身癮易戒,心癮難除。壹直以來自詡天朝上國的天朝居然會比外夷落後,在盲目追捧明代火器的人根本不能忍,時至今日這“天朝上國”的體面仍遺毒至今。然而事實上天朝上國無所不有無所不強的觀念從明開始就遭到了嚴重的挑戰。

明人在接觸到歐洲火器、天文、數學知識後曾進行了積極地學習和引進,只是這時候的西方正在猛烈噴薄甚至越發展越快,拖著沈緩步伐的中國縱然學習,差距卻令人惋惜的變更大了,而更令人惋惜的是,作為21世紀的壹部分今人卻已無法擺脫“古已有之”四個字了。

明代中後期,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歐洲人的來華,接觸到西洋先進火器的壹些有識之士逐步認識到了大明“自產神器”與西洋火炮的差距。佛郎機炮於明朝正德年間傳入我國,明人第壹次見到這種火炮的時間據《籌海圖編》記載大概是在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在葡萄牙人的艦船上接觸到了佛郎機炮。

1505年葡萄牙人的船隊東來時曾攜帶了多達468門佛郎機炮,葡萄牙人使用這種火炮主要用於在海戰時近距離殺傷對方的人員和艦船,這種新式火炮很快就引起了明人的註意。

佛郎機采用的是母銃與子銃相配用的後裝火炮,大號佛郎機的母銃長達1.7至2米,而明朝自產的火炮往往就1米左右,母銃較長使彈丸在射出炮膛後具有較高的初速度,威力和射程較大。

壹般每門佛郎機炮配備4到9個子銃,每個子銃事先裝好彈丸與火藥,戰時將子銃逐個放入發射,射畢取出重新裝填,采用這種輪流換裝子銃方式無疑提高了火炮的射速。

同時,佛郎機附帶的照門、準星以及炮耳之類小裝置也壹並傳入了明朝。這些都是明代自產火炮從來沒見過的新鮮玩意,無疑對提高火炮的射擊精度有很大的助益。明人給原有的自產火炮也裝上了準星和照門,值得壹提的是佛郎機炮母銃後部還安有炮耳,通過轉動炮耳就能調節火炮的射擊俯仰角,比明代以往用墊木頭調節俯仰角的方式不知道高到哪裏去了。

  • 上一篇:郵票效應的市場影響
  • 下一篇:清明節的古詩100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