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號)年間景德鎮禦窯廠燒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樸,典雅的造型,晶瑩艷麗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紋飾而聞名於世,與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燒制技術達到了最高峰,成為我國瓷器名品之壹,其成就被稱頌為“開壹代未有之奇”。《景德鎮陶錄》評價宣德瓷器:“諸料悉精,青花最貴。”
宣德瓷器有什麽特征?分為以下九點 1、永樂為明代瓷器的開創和發展時期,而宣德則為鼎盛時期。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說法。宣德青花以其胎土精細,釉汁均凈,造型工整,凝重渾厚,胎質細膩,多細砂底,器形多樣,青花濃艷,紋樣優美而久負盛名。琢器接口少見,胎體比永樂時厚重、堅致。 2、釉面特點為桔皮紋。青花器釉面,呈亮青,前期與後期釉面稍白,中期為青白色,釉面均很細潤。 3、青花用三種色料;①進口蘇泥勃青料,②國產料,③進口和國產混合料。青花自然暈散,形成濃重的凝聚結晶斑,深入胎骨。宣德青花可謂青花之冠。 4、磯紅彩始於宣德,瓷釉為宣德創新品種之壹,仿哥釉也是從宣德時開始的,黃釉是宣德時燒制成功的,青金蘭釉又稱“雪花蘭”或“灑蘭”,為宣德時景德鎮能工巧匠又壹傑作。 5、紋飾壹改永樂時的纖細風格,顯得粗重豪放,筆法蒼勁。尤以龍紋猙獰兇猛之狀,可為明、清兩代之最。 6、宣德瓷器署有年款的,較永樂時顯著增多。壹般為六字楷書款,亦有四字的,書寫部位不定,全身均可書寫,亦采用篆書。曾有宣德款識“滿器身”的說法。 7、明代宣德年間景德鎮官窯瓷器年號款。以青花楷書“大明宣德年制”為常見,其次為青花“宣德年制”楷書款。宣德官窯楷書款,好似出自壹人之手,清秀端莊,渾厚遒勁。“德”字沿襲漢碑中的古體,字的右半邊“心”上沒有壹橫,而成“德”字。而且雙人旁的兩撇,斜度較大。字體風格深受明初書法家沈度的影響。款識料色濃淡不勻,剛樸肅穆,富有永樂官窯四字篆體款的遺韻。 8、宣德款,落款位置變化多,或底足,或器內心,或口沿,或肩部,正如孫瀛洲先生所說:“宣德款識遍器身”。多為雙行豎排,外圍雙圈。雙圈是用毛筆借助旋轉陶車在圈足上寫就,顯得工整規矩,但圈線的色料濃淡不壹,圈線的粗細也不壹致。如果落款位置在器壁上,則多采用單行橫排,外面不加圈欄。 9、器足、琢器多細砂底,無釉、無旋痕,泛有火石紅斑。盤心微有下凹。雍正仿斜坡盤底,於足脊處滾圓如“泥鍬背”狀。
明宣德青花瓷器拍賣成交: 明宣德青花雲龍紋帶蓋大8800-8800萬萬2010-07-18 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龍紋扁8000-8000萬萬2011-11-25 明宣德青花暗花海水遊5000-8000萬萬2012-04-04 明宣德青花「魚藻紋」棱4000-6000萬萬2011-04-07 明宣德青花雲龍紋扁瓶3800-5700萬萬2014-01-05 明宣德青花梵文出戟蓋罐3600-3600萬萬2013-10-27 永樂宣德青花之別 根據有關資料,綜合諸多專家論述,領悟探求永樂至宣德青花器二者之間微妙不同之處,我最後歸納試得出以下結論: 壹、宣德時期瓷土選料,是景德鎮附近麻倉山所產“麻倉土”。同類器物相比,永樂稍輕薄,宣德顯厚重。此碗“露胎部位瓷質潤白,呈現淺淡火石紅,無旋紋痕。” 二、宣德青花瓷“釉面壹般都能見到像橘子皮似的橘皮紋。”檢驗青花碗,確實從釉面上看到這種和永樂器截然不同的差異。器物表面顯示出的細微現象,為我們鑒斷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三、用放大境觀察,此碗釉面“可見大中小不同、間距的氣泡群”。這也正是鑒斷宣德青花瓷的有力佐證。皆因“凡氣泡密集而整齊者,大多非宣德瓷”。 四、宣德青花瓷不及永樂器細致,坯接胎痕比較明顯。此碗底足相連處,則呈現出壹線淺短的接胎痕。“圈足斷面呈倒梯形,無法用手抓起,足背有棱角感”。這些都是不容忽視的局部特征。 我國許多古瓷鑒定家,根據實鑒經驗還認為:明清瓷器鑒定紋飾的意義大於造型意義。縱觀永宣纏枝花卉紋樣,雖然花葉均富寫實趣味,蔓草逶迤婉轉輕盈,展現出古樸飄逸的風彩。但是,宣德青花瓷壹改永樂雋永秀麗的畫意,筆力蒼勁雄健、恣肆縱橫、壹氣呵成、酣暢淋漓。從此碗心描畫花卉紋便能看出兩種瓷繪風格各具其異。壁外圖飾時代特征更為明顯。永樂青花線條纖細,不像宣德粗獷繁密,所以很少呈現如此深沈濃緊、渾融成片黑褐色的鐵結晶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