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明代扇墜拾珍

明代扇墜拾珍

在折扇上作書畫,明代洪武年間已開其端,在永樂朝以後成為風尚。與其他文房器玩壹樣,又出現了搭配折扇的扇墜。宋代朱翌《生查子》“莫解玉連環,怕作飛花墜”,“玉連環”指的就是扇墜。扇墜是扇子的裝飾件,又是把玩物。精致的扇墜在工藝和價值方面,甚至不低於它所裝飾的扇子, 所以成為專項收藏的壹個品類。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提到扇墜:“自唐宋以下,所制不壹,如笛管、鳳釵……器皿、杖頭、杯盂、扇墜、梳背、玉冠珥……種種玩物,碾法如刻,細入絲發,無毫末逾矩,極盡工致。”明人謝肇淛《五雜俎?物部二》雲:“扇之有墜,唐前未 聞,宋高宗宴大臣,見張循王扇有玉孩兒墜,則當時有之矣。”

明代中期,扇墜已是時興玩物,不僅在文人雅士間流行,也進入了宮廷,禦賜之物中的扇墜極盡精巧。明代朱國禎的《湧幢小品》記載:“世廟(嘉靖)初年,勛輔諸臣同遊。賜畫扇,有木刻海榴矍墜子。可汁許,空其腹。藏象刻物件凡壹百件,示天下絕巧也。”

扇墜亦是朋友和戀人之間相贈的信物。《桃花扇》中李香君渾名“香扇墜”,柳敬亭打趣道: “她那香扇墜,能值幾文?怎比得我這琥珀貓兒墜。” 琥珀貓兒墜指用琥珀色貓眼寶石做成的扇墜。《剪燈新話?渭塘奇遇記》:“女以紫金碧甸指環贈生,生解水晶雙魚扇墜酬之。”

扇墜多加雕工,形狀多種多樣,如鳥獸昆蟲等狀。扇墜用絲線串合,系於扇柄,可以多塊組合,又可打上纓絡,富有情趣。

明代文震亨《長物誌》中,這樣描述扇墜的用料:“扇墜宜用伽南、沈香為之,或漢玉小玦及琥珀眼掠皆可,香串、緬茄之屬,斷不可用。”扇墜用伽南、沈香,取其香氣幽清可聞,漢玉及琥珀,取其色彩明麗可看,然而香串、緬茄香得重濁,所以不可用,區別仍在於雅俗。文震亨還寫道:伽南“小者以制扇墜、數珠,夏日佩之,可以辟穢”。

1962年,上海松江地區明晚期河南府推官諸純臣墓內,發現隨葬有4把折扇,泥金箋扇面。其中壹把竹質扇骨泥金箋幾何圖折扇,扇骨底部系有壹沈香木球形扇墜,直徑3厘米。此扇出土於諸純臣妻楊氏袖內。

1962年,上海寶山地區朱守城墓內發現23把折扇,其中有壹枚白玉螭雲紋牌飾扇墜,長方形,上部半圓環已殘。殘高5.4厘米,寬2.6厘米,厚0.75厘米。正、背面均飾內剔地淺浮雕螭雲紋,兩面不同。正面螭龍曲身,在雲海翻滾。背面螭龍雙耳向上聳立,螭發壹束側向彎轉。玉牌側面均刻S形紋,間隙處作毛地處理,是明代後期的壹種新工藝。玉質潔白滋潤,精細光潔。從題材設定和雕琢技藝兩方面來看,是難得壹見的精品。

1984年,江蘇無錫縣甘露鄉彩橋村發現的明晚期華師伊夫婦墓中,有兩把折扇和與之相隨的扇墜。壹把為灑金竹骨,大骨透雕葵瓣花草紋。扇頭穿絲線,系結壹沈香木扇墜,雕琢為豆莢和豆葉,其上壹只蚱蜢,十分精細。另壹把素竹折扇,扇頭穿絲線,系壹塊長方形螭紋玉牌扇墜,正面陰刻螭龍,瞪目豎耳曲身,背面正中陰刻壹篆字“戒”。

1993年,上海打浦橋地區明代晚期禦醫顧東川夫婦墓出土了兩把折扇,扇骨、扇面已腐朽,遺存的玉質扇墜卻完好。壹件為白玉執荷童子扇墜,高5.2厘米。童子頭較大,身穿對襟長衫,寬短腳褲,淺刻衣紋。左手舉握壹柄荷花。童子頭頂中部貫天地孔,出土時有絲線同折扇軸頭相連。另壹件白玉雙體鳥扇墜,長3.6厘米,寬1.5厘米。雙鳥對稱連體,鳥頸粗短,軀體豐滿,翅膀作橢圓形,羽毛雕刻成直線菱格,簡練明朗。造型飽滿,圓潤光澤,潔白無瑕。軀體穿壹金鏈,與折扇軸頭相連。

在打浦橋地區又壹座“明癢生顧□□妻陸孺人墓”內,發現壹把幾何形折扇,已殘朽,惟有扇上系壹白玉雙體魚形扇墜完好,長4.8厘米,寬2厘米,厚1.4厘米,圓雕並體雙魚,素身無鱗,吻前凸,背鰭呈鋸齒狀,魚尾分短叉,胸鰭、臀鰭、尾鰭均有細的陰刻線。雙背上貫天地孔,穿金鏈,與折扇軸頭相連。此扇墜曾被定為明代中晚期,也有學者認為是宋元時期:圓凹點眼,背部中央開大橢圓形天地孔,這些特征多見於宋代玉器,小圓孔則流行於元明時期,鋸齒狀背鰭也是宋代玉魚流行的工藝。

歷史上風行的器物,隨著朝代更叠、後世習俗的改變而逐漸消失於歲月悠悠的長河中。據目前全國出土的折扇情況,最早是明代墓葬。上海明墓出土的折扇和扇墜,是研究明代折扇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這些明代沈香木、白玉扇墜,也是極少見的文物珍品,由此,我們或可略微體會扇墜搖蕩之間的清香幽古。

(圖片來自? 孫維昌《懷袖雅物:上海明墓出土折扇和扇墜珍賞》,蔣炳昌、黃玄龍《明代扇墜的迷失》)

  • 上一篇:收集超級跑車
  • 下一篇:有什麽好看的關於超能力的科幻電影片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