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代末年起,在前門外的魯班館和大市街上就有木匠開辦木器作坊,到清末民初時,大小木器家具鋪達30多家,因此被稱為"木器家具街"。這些木器家具鋪有的專營硬木家具,有的專營榆木擦漆家具。龍順成是這些木器家具鋪中最享有盛名。
清代同治初年(1862年),壹個姓王的木匠開辦了龍順成木器家具店,並將其店鋪命名為"龍順木器家具鋪",後來因為有姓吳的和姓傅的兩家人入了股而改名為"龍順成木器家具鋪。"自從吸收吳、傅兩家入股後,龍順成的生意開始興旺起來,職工從原來三四個人增至十五六個人。生產和經營的品種增加了八仙桌、六仙桌、三屜桌、架幾案、條案、廚櫃、錢櫃、立櫃、連三、方凳、條凳、官帽椅子、羅圈椅子、箱子等。龍順成生產的各式木器家具,均選用精良木材,工藝十分講究,造型美觀大方,堅固耐用,油漆光澤鮮亮,受到了用戶的壹致好評。
龍順成生產的木器家具主要用的是榆木,輔料是棗木、椴木、柳木。制作家具的第壹道工序是幹燥木料,分風幹、烘幹兩個過程。首先要把原木切成壹定尺寸的板木塊,並交錯地堆碼在院裏,自然風幹1年。把風幹後的木料,碼放進火洞中,下燃鋸末,壹次燒15天,***烘烤3次。經過風幹和烘幹,木料的水分少了,這樣做成的木器就不會開榫、裂口。
龍順成的木工,都是本鋪的學徒,但後進鋪的師弟必須要服從先進鋪的師哥的管理。木工不論是已學成的還是正在學習的,在做木工時都必須對壹件木器的制作負責到底。做成之後,經驗老道的工頭要進行檢驗,他們只要壹撿壹摔,從響聲中,就能判斷出商品是否合格。不合格的會讓負責人重新修理直到合格為止。每做成壹件產品,都要在木器的下面或背面的合適位置標上各自工號,以便以後出現問題,能找到負責人及時修理。
木工制作完畢後還要上漆。上漆的工序是這樣的,先用刷子蘸沸水刷洗白茬產品壹次,經日曬風幹後,再用砂紙打光。在上漆前,先上壹道桐油,使油滲入木中,經過壹個月的風幹,再上三道漆,即"壹油三漆"。第壹道桐油可以把漆和木材緊緊地膠粘在壹起了。這樣做成的桌椅等產品,顏色鮮艷,防潮濕,不怕熱水燙,越使用越光亮好看。
龍順成的產品,壹般都在明顯處如桌腿、櫃左側等地方標示出"龍順成"3個字作為永久標記。
龍順成還為顧客提供售後服務,即在使用3年內除去使用不當外,像木器出現了掉漆、蟲蛀、裂縫、褪色等質量,都負責保修、保換,不收任何費用,這些事宜在進行商品買賣時就由壹張保單說明了。
龍順成規定掌櫃、二掌櫃、寫賬先生、工頭,除每月拿固定月薪外,年終還可根據經營情況分到紅利。這樣,大大地調動了這些人的積極性。
東家通過他們控制鋪中的夥計、生產工人和學徒。龍順成的工人都是河北省深縣、武邑、饒陽、棗強等縣人,都很吃苦耐勞。要想進龍順成當學徒,首先得要由人引見,還要有鋪保,立字據。字據上寫明"逃跑、病死等壹切與本鋪無關,家長要賠償學徒的飯錢。不遵守鋪規,隨時辭退"等。
龍順成的學徒期限是3年,期間沒有工錢,只管飯吃,穿用的衣物自理。年終時才能得到掌櫃賞賜塊兒八毛錢。學徒們的日子過得很辛苦,從早6點到晚6點,有時晚上還得連夜幹,每天都幹十四五個小時,壹年休假的日子只有五月初五、八月十五各放1天,春節放6天,正月初六又開始幹,起先兩天是些零活,到初八就大幹了。
木工吃的也很差,壹月三餐都是窩窩頭、二米飯、鹹菜。偶爾才吃壹次菠菜湯或白菜湯。改善夥食的時候也有,初二、十六壹般有肉。可是說是給木工吃肉,事實上是那些掌櫃、工頭、寫帳先生乘機大吃大喝,工人們飯菜裏的肉少之又少。
1945年,市場上出現了各種省工省料的新式家具,龍順成的榆木擦漆家具受到了壹定的影響,生意大不如從前了。
北平解放後,1956年龍順成參加了公私合營。1958年,龍順成與原木器街的其他35家合並在壹起,統稱"龍順成桌椅鋪"。1963年遷至永定門外大街,主要生產經營仿明式木器家具。比較有名的有紅木琺瑯圓繡墩、花梨石面六角花臺、花梨石面圓花臺、紅木套器幾、紅木二屜三節櫃等產品。這些產品受到了國內外用戶的贊賞與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