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芝釀造的歷史更悠久。《山東古代史》分析,1957年景芝出土的74件文物和兩年後大汶口出土的大量文物屬於大汶口文化晚期,距今已有4500多年。其中酒器約占壹半,代表性的是薄壁拋光黑陶高柄杯。景芝出土的這些珍貴文物現藏於國家博物館。見王思麗《山東安丘景芝鎮新》這部作品比大汶口遺址的發掘早了兩年(1959)。從大量出土的酒器來看,當時景芝的發酵酒產量相當大。
景芝白幹酒的歷史可以分為古代和現代。景芝白幹起源於宋元時期。元朝在這裏設立巡檢司是因為酒業發達,出差比較多,人們思想開放,所以需要設立武官巡邏維持治安。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朱景華是研究蘇軾的專家。他在《蘇東坡與景芝酒》壹文中,首先用蘇在密州所作的《田人獻花》等詩證明蘇東坡飲白酒,詩中說:“玉腕滿茶,金瓶滿酒。”《玉潘宇》第二雲:“但持酒勸客,待瓊州蓋玉。”九辯證明蘇東坡在密州喝的酒是景芝燒酒。中國著名詩人臧克家的故鄉是谷米洲(今諸城)。他在給景芝酒廠的詩中寫道:“小時候景芝酒有名,長輩貪杯我聞香。好酒之聲老,不禁懷念故鄉。”而且碑文上寫著:景芝鎮與縣城接壤,曾多次前往。眾多史料記載,景芝燒酒已有900-1000年的歷史。
清朝有明確的記載。公元1743年(乾隆八年)十壹月六日,山東巡撫卡爾基山寫了壹份關於禁止燒酒踩歌情況的報告,涉及景芝。該文稱:檢查連江省阿城、章丘、路橋、南陽、馬頭鎮、景芝鎮、周村鎮、金嶺鎮、瑤溝邊界下鎮等私踩私燒聚集的地方。這篇論文在中國第壹歷史檔案館。
現代景芝酒業始於20世紀初的新中國。各種文件的記錄比較多。《安丘地方誌》、《山東通誌》、《吉焦鐵路沿線經濟考察報告匯編》和李在臺灣出版的《安丘經濟產品簡史》中均有明確記載。抗日戰爭前是景芝酒業的鼎盛時期,有72個炒菜鍋,200多人投入白酒行業。抗日戰爭開始,景芝淪陷,成為我黨我軍抗擊敵人的戰場。1943年,八路軍魯中軍區敵工部在景芝設立“元亨利旅館”,作為搜尋情報、籌集物資的地下工作基地。八路軍第九支隊支隊長王(後由省政協領導)和省人大原主任李振都為當事人,景芝酒業為抗日戰爭作出了特殊貢獻。
1945年景芝鎮解放,1948年成立國有企業,1952年更名為山東景芝酒廠。景芝高熱更名為景芝白幹,產量從1949年的322噸達到每年近2萬噸。是中國最大的高粱大曲白酒,1915作為山東省唯壹白酒代表參加巴拿馬世博會。1959年進入印度國際博覽會。是歷屆省優質產品,榮獲全國名優白酒稱號,深受消費者喜愛。2006年,景芝神釀開啟了全國白酒奪冠的星空,以景芝神釀為代表的“芝麻香”國家標準誕生,標誌著國家對“芝麻香”白酒的進壹步認可,為我國白酒行業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