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破罐子。
作者:格瑞茲
國家:[法國]
年份:
尺寸:108× 86.5cm
收藏地點:巴黎盧浮宮
18世紀,法國貴族不喜歡贊美耶穌的宗教藝術,而希臘羅馬神話中裸愛的故事卻很適合他們。
當時法國的進步知識分子對這種頹廢的貴族藝術深惡痛絕,並進行無情的批判,其中以啟蒙哲學家、美學家狄德羅的批判最為有力。他的繪畫隨筆反映了18世紀愛國革命資產階級的審美理想,即給社會提供壹部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民的具有道德理想的作品。他說:“每壹個雕塑和每壹幅畫都必須有原則,對觀者有教育意義。”這壹觀點在另壹位思想家盧梭的理論著作中也非常明確。他們認為貴族階級的道德墮落是社會腐敗的主要因素,人們對道德自我完善的追求必須依靠藝術,在這些思想家藝術觀的影響下,出現了壹種叫做“訓誡劇”的藝術,旨在宣揚資產階級家庭道德。法國畫家格瑞茲因其描繪市民生活習俗的圖畫而受到狄德羅等人的稱贊,符合這壹要求。
讓-巴蒂斯特·格瑞茲(1725 ~ 1805)是壹個泥瓦匠的兒子。他從小熱愛繪畫,卻不被父親理解。後來,他得到了身為畫家的祖父的資助,得以在裏昂學習繪畫。不久,格瑞茲從裏昂搬到巴黎,繼續在美術學院學習,並開始了他獨立的藝術創作生活。21歲時,壹幅油畫《父親給孩子讀聖經》誕生,給他帶來了名聲。接著,他創作了壹系列油畫:鄉村訂婚、死鳥、父親的詛咒、被懲罰的兒子、破罐子破摔等等。這些畫的內容都反映了第三層次的道德生活。但這幅《破罐子》(橢圓,108× 86.5cm)賦予的“教育功能”幾乎與畫家的初衷背道而馳。畫中的形象無法提供任何道德意義,這正是本文想要說明的。
“破罐子破摔”是法國民間的壹種說法,說的是壹個女孩失去了童貞。那麽,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畫中的主人公應該是被譴責的對象。但是在這個時尚的橢圓形框架中展示的是壹位非常可愛美麗的年輕女士。畫面全是宮女畫的粉。色彩對稱,筆觸細膩,素描經典。而掛在這個天真清純女孩右手腕上的破罐子,卻成了壹個不起眼的細節。這幅肖像畫從背景處理到人物服裝線條的嚴格刻畫,都是壹幅經典的油畫,學院派風格十足。根本體現不出所謂女德的勸誡。
作者的矛盾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第壹,格瑞茲是18世紀古典畫風的追隨者,他的所有油畫肖像都具有這種古典畫風的特點,色彩細膩。“破罐子破摔”的模特原本是畫家追求中的壹個女孩,名叫安樂·卡弗勒爾。她是壹個二手書商的女兒,嬌小活潑,眼睛明亮。當格瑞茲瘋狂地愛上她時,她在壹幅鴿子和女孩的畫中描繪了女孩的美麗和稚氣,展覽後受到好評。於是,在狄德羅啟蒙思想的影響下,他以她為範本,畫了這幅《破罐子破摔》。“破罐子破摔”的主題本來是為了道德教育,但畫家用古典肖像來表達這種譴責性的形象,卻適得其反。其次,在那個時候,所謂的指示畫通常是用壹個故事來表現的,但格瑞茲沒有這樣做。壹方面,他想用這種成功的模式來滿足訂戶的需求,另壹方面。所以在形象達到之後,只有嘗試做主題符號的破罐子,加在女孩的手腕上。按說他的畫沒能達到說教的目的,是壹幅不成功的主題畫。但這幅畫壹展出就引起了公眾的強烈反響,從而提高了他在畫壇的地位。沒多久,他就正式和那個讓他成名的女孩結婚了。
成為畫家最喜愛的妻子的女孩並沒有給格瑞茲的生活帶來幸福。相反,她讓畫家晚年變得異常孤獨和淒涼。盡管結局不幸,但格瑞茲對這個女孩的美麗心靈卻永遠留在了這幅名畫《破罐子》中。
這幅畫現在收藏在巴黎的盧浮宮。
:8010/RESOURCE/GGXK/舒眉/Enjoy/華匯/D496.htm